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专职人员 > 正高
李发教授
发布时间: 2022-10-27 19:03: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李  发,四川省营山县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常务副主编,兼任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中国文字学会会员、重庆市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1997年毕业于阿坝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现阿坝师范学院)。2003年入西南师范大学,师从毛远明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于200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2008年师从喻遂生教授攻读博士学位,于2011年获文学博士学位。2011年入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师从向仲怀院士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蚕丝文化。2016-2017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区)作访问学者,师从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学习考古学与艺术史。主要从事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兼及先秦历史文化研究,出版专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202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20102018),部委级一般科研项目2(20082009),国家外专项目2项(20182019),校级课题5项。获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1(2010),中国文字博物馆甲骨文字考释奖2(合作;20172019),重庆市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2022)等。

  邮箱:lflf99@126.com


一、专著与学位论文(含博士后出站报告)

1.《甲骨军事刻辞整理与研究》,中华书局,20186月。

2.《先秦蚕丝文化论》,西南大学博士后出站报告,201412月。

3.《商代武丁时期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6月。

4.《汉魏六朝墓志人物品评词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6月。


二、主持项目

1.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事类刻辞排谱、整理与研究”,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编号22JZD036,在研。

2.“基于数据库的商代祭祀资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8BZS0312018年,在研。

3. “甲骨军事刻辞的分期分类排谱、整理与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0XZS0022010年,结题。

4 “重庆三峡库区现存石刻文献的调查、整理与研究”,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直接资助项目,编号08162008年,结题。

5. “甲骨文字释总览暨数据库建设”,国家级外专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文教类),编号G201900220162019年,在研。

6.“基于出土文献综合研究的文化推广工程”,国家级外专项目-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文教类),编号GDW201885002392018年,结题。

7. “商代甲骨军事卜辞语言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编号09YJC7400592009年,结题。

8.“甲骨文字释总览暨数据库建设”,中央高校基金重大项目,编号:SWU19092082019年,在研。

9. “基于出土文献综合研究的文化推广工程”,中央高校基金创新团队项目,编号SWU15093952015年,结题。

10. “小屯村中村南甲骨分類排譜、整理與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编号SWU13093742013年,结题。

11. “甲骨军事刻辞的整理与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重点项目,编号SWU09095172009年,结题。

12. “汉魏六朝墓志人物品评词语与品评文化研究”,西南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SWU06093192007,结题。


三、发表主要学术论文(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相关)

李发:《“后()”义补释》,《辞书研究》2006年第1期。

李发:《南汉〈康陵地宫哀册文碑〉释文补正》,《文物》2007年第8期。

李发:《北朝石刻俗字类型举隅》,《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李发:《汉魏六朝墓志中品评人物的“聪明”词族》,《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李发:《〈诗经〉“台背”小考》,《文献》2008年第4期。

李发:《跋《奉籍归唐表》等相关刻石》,《历史文献研究》第二十八辑,200910月。

李发:《文字训诂与古籍整理举隅》,《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李发:《有关商与方关系的甲骨刻辞之整理与研究》,朱歧祥、周世箴编:《语言文字与文学诠释的多元对话》,(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20112月。

李发:《甲骨文中的“微”及其地望考》,《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3期。

李发、喻遂生:《商代校阅礼初探》,《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年第4期。

李发:《对一群师小字类卜辞中“方商”战争持续时间的测察》,《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九辑,201210月。

李发:《殷卜辞所见“夷方”与帝辛时期的夷商战争》,《历史研究》2014年第5期。

李发:《山西翼城近出西周霸伯簋补释》,《继承与创新――庆祝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建立三十周年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月。

李发:《晋姜鼎集释》,《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一辑,201410月。

李发:《殷墟卜辞中动词“作”带宾语现象》,《古汉语语法研究新论――出土文献与古汉语语法研讨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汉语语法史研讨会论文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月。

李发:《甲骨文所见方方考》,《考古学报》2015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

李发:《甲骨文中的“廼”和“乃”》,《汉语副词研究论集》第二辑,201510月。

李发:《说甲骨文中的“圭”及相关诸字》,《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二辑,201510月。

李丹杨、李发:《“方帝”“帝方”再辨》,《殷都学刊》2018年第4期。(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袁伦强、李发:《甲骨文考释三则》,《殷都学刊》2018年第4期。(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袁伦强、李发:《甲骨文“㱃”字补说》,《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八辑,201811月。(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冉苒、李发:《历组卜辞时代问题补议》,《殷都学刊》2019年第2期。(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李丹杨、李发:《从卜辞看郑州小双桥遗址的性质》,《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九辑,巴蜀书社,20199月。(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袁伦强、李发:《甲骨文释读札记(三则)》,《甲骨文与殷商史》新九辑,201910月。(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袁伦强、李发:《释“扶”》,《出土文献》第十五辑, 201910月。(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唐英杰、李发:《三门峡虢国墓M2009墓主虢仲考》,《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年第10期。(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李发:《说“”与“”》,《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十辑,202011月。

Fa Li(李发),Primordial Unfolding: 120 Years of Periodiz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2020(4).

李发:《“禘风”与“宁风”:卜辞祭风问题新探》,《出土文献研究视野与方法》第七辑,(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20208月。

李发:《甲骨文中两组义近祭名辨析》,《古汉语研究》2021年第3期。

庞苗、李发:《谈谈甲骨文中同批贡纳龟甲的使用情况》,《甲骨文与殷商史》新十一辑。(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李发:《甲骨文“千森”解》,《中国文字》2021年夏季号。

庞苗、李发:《从殷商合祭系统看历组卜辞和花东卜辞中几位先王的指称问题》,《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十五辑,20226月。(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Fa Li & Ken-ichi Takashima(李发,高岛谦一):Sacrifice to the Wind Gods in Late Shang China—Religious, Paleographic, Linguistic, and Philological Analys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 2022(2).

Jinyan Li & Fa Li(李金晏,李发): An Explanation on Forms of the Character yōngand How the lìbiàn隸變 (clericalization)causingto yōng, Journal of Chinese Writing Systems, 2022(2).

李发:《甲骨文“曰”的介词用法补说》,《上古汉语研究》第四辑,20228月。

李发:《读契札记四则》,《古文字研究》第三十四辑,202210月。

喻威、李发:《海昏侯墓出土文字材料刍议》,《绵阳师院学报》(社科版)2022年第3期。(与所指导学生共同完成)

 

四、获奖

1.专著《甲骨军事刻辞整理与研究》获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2212月。

2.2018-2020学年度西南大学“优秀教师”,西南大学,20209月。

3.论文《甲骨文释读札记(三则)》在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暨第七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与学生袁伦强合作,论坛共评选论文15篇,其中优秀论文奖5篇,入选论文奖10篇),中国文字博物馆,20195月。

4.论文《三门峡虢国墓M2009墓主虢仲考》在虢文化论坛征文活动中荣奖三等奖(与学生唐英杰合作),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三门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宝鸡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810月。

5.论文《释“扶”》在第六届中国文字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优秀论文(与学生袁伦强合作,论坛共评选论文17篇,优秀论文奖4篇,入选论文奖13篇),中国文字博物馆,20175月。

6.论文《甲骨文所见“方”方考》获首届中国历史学博士后论坛(2012)优秀论文奖(独著),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史学会,2012年。

7.获第十一届中国古文献学奖学金博士生三等奖,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会,20105月。


五、指导研究生情况

  2013年9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截至2023年6月,共招生28人,毕业、授位22人,考上博士13人(吉大2人,清华1人,首师3人,山大1人,复旦1人,华东师大1人,东北师大1人,西大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