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队伍 > 专职人员 > 正高
杨文全教授
发布时间: 2017-08-21 09:16:3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学术职务与学术兼职

杨文全,男,汉族,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四川乐山人。现为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授,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导、博士后导师,所学术委员会委员。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入选者

曾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与研究生教育),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教研室主任、学科点负责人,教授、博导、博士后导师。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原艺术与传播学院)院长,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西南交大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研究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生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兼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一级学会),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全国一级学会),全国语言理论与教学研究学会副理事长(全国二级学会),四川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二、学术简历与政治面貌

先后在西华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读本科(1979.9-1983.7)、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专业读硕士研究生(1990.9-1993.7)、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专业读博士研究生(1995.9-1999.7),分别获文学学士、文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先后师从著名语言学家史锡尧教授、王宁教授、伍铁平教授和赵振铎教授。2000年12月-2003年6月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著名历史学家、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导和博士后导师罗志田教授),并获博士后证书。2008年9月-2009年7月,在南开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做访问学者,师从著名语言学家马庆株教授,并获访问学者证书。2009年9月——2010年9月,赴韩国首尔东国大学中文系(科)及研究生院担任汉语客座教授一年。

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曾兼任民进四川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民进成都市委委员,民进成都市委教育专门委员会主任,民进四川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民进西南交大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三、主持和参研项目

参研国家重大招标项目,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社科项目、四川省和重庆市社科基金项目10余项,主要有:

1.主持200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语新生词族的构词能量、衍生机制及其理论建构研究”(项目批准号09BYY053;批准经费10万元)

2.主持2019年度教育部西部项目“当代汉语的族群化衍生路径与形成机制研究”(批准号19XJA740009,批准经费10万元)。

3.主持2007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当代汉语新词义的衍生变异与隐喻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NCET-07-0588;批准经费20万元)

4.主持2006年度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当代汉语新词义的衍生变异与隐喻认知研究”(项目批准号06JA740034;批准经费5万元)。

5.主持2008年度四川省社科重点项目“现代汉语新生类义词词族现象研究”(项目批准号SC08A03;批准经费1.2万元)

6.主持2001年度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当代汉语词义衍生与变异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SC01b06;批准经费0.8万元)

7.主持2010年度四川大学中央高校研究专项项目“词法与句法的界面互动:当代汉语新生类义词的词形构造和词义变异研究”项目批准号SKX201025;批准经费4万元)

8.主持2019年度重庆市社科重点项目“当代汉语‘汉外融合词’新生词族的形成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017ZDYY10;批准经费5万元)

9.参与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方志中方言资料的整理、辑录及数字化工程”(项目批准号15ZDB107,批准经费65万元)研究(汪启明教授为首席专家,本人为参研人员)。

10.参与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地名用字搜集整理、形音义研究与基础信息平台建设”(项目批准号18ZDA294,批准经费80万元。周文德教授为首席专家,本人为子课题负责人)。

11.参与201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流行语的社会价值研究”(项目批准号10XSH013,批准经费12万元)(宋子然教授主持,本人任第一主研,申报书排序为1/6)

 

四、成果获奖

1.专著《近百年的中国汉语语文辞书》《当代汉语词汇衍生变异研究》先后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2.编著《现代汉语复式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本人为副主编)贵州省人民政府第九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2012年1月]

3.《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本人为下卷主编)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类三等奖[获奖编号:教社科证字(2020)第0979号]

 

五、论著发表

1.出版专著编著9部。

《当代汉语日源外来语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21年,共280页,23.9万字)。

当代汉语词汇衍生变异研究》(巴蜀书社,2009年,共540页,40万字)。

《近百年的中国汉语语文辞书》(巴蜀书社,2000年,共465页,35.5万字)。

《现代汉语》(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本人主编,共403页,65.5万字,四川大学中文专业本科及考研教材)。

《现代汉语复式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主编颜迈教授,本人为副主编)。

《100年汉语新词新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宋子然教授为总主编,本人为下卷主编,编写词条5千条,约200万字)。

《采铜于山·学术论文集》(巴蜀书社,2015年,本人为主编之一)。

《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杨庆蕙教授主编,全书68.8万字,本人撰写约12万字。2002年修订再版)。

《中国篆刻大字典》(贵州教育出版社,2008年,颜迈教授主编,本人参编,四卷,共4108页

2.发表学术论文130篇,主要论文(一般学报、论文集等论文从略)如下:

 

论文名称

论文:刊物名称,时间,卷(期),起止页码;


82.《新马华语特色量词“粒”的生成演化与接触融合》

《语言文字应用》(CSSCI),2021年第1期第78-90页。(第2作者)

 


81.《“N水果+人”构词框架的认知语义分析——由一个外来概念短语诱发的造词模式》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21年第124期第27-33页。(第2作者)


80.《“聆听”用法辨证》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2020年第122期第75-80页。(第2作者)


79.《你“柠檬了”吗?》

 

《汉字文化》,2020年第1期第105-107页。(第2作者)


78.《当代汉语“汉外融合词”和缩略词中的删略现象》

《修辞研究》(第五辑) 2019年第111-131页。(独著)


77.《“全球华语”视野下一带一路上的一个关于“巴扎”的有趣的语言事实》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2019年,第118期,第22-24页。(第2作者)


76.《外源性类词缀的身份演化路径及其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

《西南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4期,第155-164页。(第1作者)


75.《“婆婆妈妈”“婆妈”的嬗变与名词AABB式重叠》

《新疆大学学报》(CSSCI)2019年第3期第141-147页。(第1作者)


74.《认知视域下的通感研究现状概观》

《修辞研究》(第三辑),2018年第180-198页。(第1作者)


73.《“汉英融合词”的生成过程及其演化机制》

《语言文字应用》(CSSCI)2018年第4期第95-104页。(第2作者)


72.《广告语言中“巨惠”和“钜惠”的变异与规范》

《语言文字应用》(CSSCI)2018年第4期第85-94页。(第2作者)


71.《当代汉语新词语表人词语模主观性解析》

《新疆大学学报》(CSSCI)2018年第1期第139-144页。(第2作者)


70.TheMultidimensional Description

and Investigation of New Color Terms: A   Metaphorical Cognitive

Approach

COTEMPORARY SOCIAL SCIENCES, NO.2,2017.(pp.129-142)。(第1作者)


69.On the Extension Mechanisms and Cognitive   Foundation of Yun-Family Neologisms

GLOBAL CHINESE(《全球华语》),VOLUME 3·ISSUE 1,2017.(pp.105-118)。(第1作者)


68.《当代网络流行语三字缩略词的生成机制》,

《修辞研究》(第二辑)2017年第129-142页。(第1作者)


67.《试论新兴疾病命名与疾病名称的规范》(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2016年第2期第56-65页。(第2作者)


66.《字母报名规范研究》(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2015年第4期第61-67页。(第2作者)


65.《隐喻认知视角下新兴颜色词的多维描写与调查分析(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2013年第1期第51-61页。(第1作者)


64.《当代汉语新兴词族的形成机制与衍生动因》(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2009年3期第98-104页。(第1作者)


63.《“PK”及其相关词语的意义与生命力》(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第4期第67—73页。(独著)


62.《“报料”与“爆料”的用法差异》(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第2期第70—73页。(第2作者)


61.《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南大CSSCI期刊)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6期第24-30页。(第2作者)


60.《汉语流行新词语的超常组合及其语用理据》(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言科学》2003年第2期第66—72页。(第1作者)


59.《从同一性看量词与名词兼类》(南大CSSCI来源集刊)

《励耘语言学刊》2015年第1辑第40-47页。(第2作者)


58.《语素化的基本路径及其相关问题》(词汇学研究重要集刊)

《词汇学理论与应用》(五),第345—36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6月。(第1作者)


57.《当代汉语新词新语探析》(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汉语学习》2009年1期第97-104页。(第2作者)


56.《“A领”词族的衍生变异与语义构造》(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汉语学习》2008年第1期第63-67页。(第1作者)


55.《“铿锵玫瑰”喻义的专指与泛化》(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汉语学习》2004年第1期第50—52页。(第1作者)


54.《一部注重多角度研究语言的力作—读史锡尧教授〈语法·语义·语用〉》(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汉语学习》2002年第3期第75—78页。(第1作者)

 


53.《“华诞”何以趋向非人化》(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8年第6期第53-54页。(第2作者)


52.《说“海选”》(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5年第12期第52-53页。(第1作者)


51.《说“挺”》(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5年第1期第56-57页。(第1作者)


50.《漫话“大使”》(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4年第10期第42-43页。(第1作者)


49.《“洗脑”及其他》(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4年第12期第40-41页。(第1作者)


48.《“盘点”新义》(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4年第6期第38—39页。(第1作者)


47.《“美轮美奂”的流行与误写》(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语文建设》2003年第5期第37—38页。(第1作者)


46.《“铿锵玫瑰”义诠》(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辞书研究》2008年第3期第149-151页。(第1作者)


45.《“门槛”义析》(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辞书研究》2006年第2期第218—219页。(第1作者)


44.《“板凳”义释》(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辞书研究》2004年第4期第148-149页。(第1作者)


43.《试论广告语言的“意表化”现象》

(纯语言学期刊)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2年5月,总70期,第4—11页。(独著)


42.《语言变异:汉语“有+VP”句简析》

(纯语言学期刊)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2003年9月,总75期第27—32页。(第1作者)


41.《“变脸”新义说略》

《中国语文通讯》(香港)2004年12月,总第72期第45-48页。(第1作者)


40.《论汉语表达“过去”时制的几种主要语法手段》

《中國學報》(韩国中国学会主编)2010年6月,第六十一輯第133页—152页。(第1作者)


39.《论新语言学的立场》(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四辑第345—362页,巴蜀书社2001年9月。(杨文全译,伍铁平审校)


38.《论新语言学与新语法学的理论分野》(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五辑,第245—260页。巴蜀书社2002年9月出版。(杨文全译,伍铁平审校)


37.《20世纪中国第一部新型大词典<辞源>编纂体制说略》(国内《辞源》研究重要集刊)

载《<辞源>研究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独著)


36.《赵振铎先生辞书学成就论略》(国内辞书理论研究重要集刊)

《中国辞书理论研究》第343--354页,语文出版社2014年6月。(第1作者)


35.《语言记忆:汉语成语与中国古代妇女之生命形态》(南大CSSCI期刊,权威核心期刊)

《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2期第115—119页。(独著)


34.《语言禁忌与汉民族俗信文化心理探赜》(南京大学CSSCI期刊)

《中华文史论丛》总第75期第62-89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独著)


33.《八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界“动宾式动词+宾语”现象研究述论》(转载视同南京大学CSSCI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字学》2005年第4期第66-71页全文转载。(第1作者)


32.《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转载视同南京大学CSSCI期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年第2期第142-143页。(第1作者)


31.《古汉语虚词研究的奠基之作—〈词诠〉平议》(转载视同权威核心期刊)

该文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5期第77页转载。(独著)


30.《成语中的镜像—中国古代隐逸文化阐微》(南京大学CSSCI期刊)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2期第107—112页。(独著)


29.《〈古书虚字集释〉的历史检论》(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暨南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5期第100—106、119页。(独著)


28.《隐喻认知与当代汉语词义变异的关联过程》(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暨南学报》2006年第6期第130-135页。(第1作者)


27.《学术批评与当代中国语言学的健康发展》(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暨南学报》2008年第6期第83-89页。(与张超合作)


26.《语言“塔布”与委婉:人类话语

行为的制衡器》(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6期第161—164页。(第1作者)


25.《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2期第125—130页。(独著)


24.《试论当代中国民谣语的语言特点

及修辞策略》(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2期第133—137页。(第1作者)


23.《隐喻认知和语义泛化的关联与互动》(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新疆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第120-126页。(第1作者)


22.《网络背景下“XX体”现象的模因论解释》(南大CSSCI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1期。(第2作者)


21.《试论流行短语的生成渠道及其语用效能》(南京大学CSSCI期刊)

《北方论丛》2003年第3期第104—109页。(独著)


20.《论汉语宏观研究中的文化导入及某些偏差----兼评申小龙<论中国语言的艺术气质>》(南京大学CSSCI期刊)

《北方论丛》1991年第5期第41—48页。(独著)


19.《当代汉语流行语再探》(北京大学核心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239-242页。(第2作者)


18.《八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界“动宾式动词+宾语”现象研究述论》(北京大学核心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第444-449页。(第1作者)


17.《试论仿拟辞格的流行及其原因》(北京大学核心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11期第444—446页。(第1作者)


16.《汉语流行词语“别解”现象探因》(北京大学核心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3期第256—260页。(第2作者)


15.《〈中华大字典〉的释义方式及其历史贡献检视》(北京大学核心期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年第6期第180—185页。(独著)


14.《试论新词新语的消长对当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北京大学核心期刊)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第1期第101—110页。(第1作者)


13.《新闻标题语言与受众心理》(南京大学CSSCI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6期第107—110页。(独著)


12.《颜色词喻义与汉英民族异质文化探析》(南京大学CSSCI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4期第118—121页。(第1作者)


11.《理论与应用研究浑然融通的一部佳作》(南京大学CSSCI期刊)

《中国图书评论》2003年第9期第16—18页。(第1作者)


10.《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学术规范和学术批评的论争》(南京大学CSSCI期刊)

《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第139-143页。(第1作者)


9.《中国新型汉语汉语大词典的滥觞——〈辞源〉述论》(南京大学CSSCI期刊)

《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第139—144页。(独著)


8.《魔力“神圈”:语言禁忌与汉民族俗信文化心理》(南京大学CSSCI期刊)

《广西民族研究》2003年第3期第53—61页。(独著)


7.《20世纪中国第一部新型大词典—〈辞源〉编纂体制说略》(南京大学CSSCI期刊)

《贵州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第89—95页。(独著)


6.《论孔子形象的文化意义》(南大CSSCI期刊)

《新疆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119-123页。(第2作者)


5.《单音节外来语素在当代新词构造中的应用及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第2期第18-24页。(第2作者)


4.《从同一性理论看汉语词的兼类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第6期,第64-74页。(第2作者)


3.《〈辞通〉的历史贡献及其检讨》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年第4期,第1—8页。(独著)

2.《名词的属性与“程+名”结构的凸显功能》

《采铜于山.学术论文集》(成都:巴蜀书社,2015年5月第1版)(第1作者)

1.《“大+NP”结构中的“大”的隐喻分析》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年第5期。(第2作者)





 


六、学术交流、学术讲座与会议报告

2014年以来,曾先后赴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美国佩斯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英国纽斯卡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参加学术交流、国际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

2008年以来,先后应邀到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西南师范大学国际学院、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大学文学院等院校做学术讲座。

2020年12月26-27日,参加福建师范大学承办的中国修辞学会2020年年会(腾讯视频会议,宣读论文《“汉外融合词”的认知语义建构》;

2019年4月25-27日,参加江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省略”与“羡余”语言现象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论文《当代汉语“汉英融合词”和缩略词中的省略造词现象》。

2019年4月19-22日,参加江苏师范大学主办的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宣读论文《当代汉语“汉外融合词”造词过程的删略现象》。

2018年10月26-28日,参加北京大学语义学修辞学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宣读论文《当代汉语“汉外融合词”创制过程中的删略现象研究》。

2018年9月29-30日“一带一路”背景下的汉语国际传播学术研讨会、第6届语言理论和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广西南宁师范大学),宣读论文《当代汉语外源性类词缀的身份参与及其演化路径》;同时受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之邀,为文学院师生作《“汉英融合词”的生成过程及其演化机制——以当代汉语“粉”族新词为例》的学术报告。

2016年7月12-21日,参加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剑桥大学等召开的英国高校国际汉语教育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学术交流报告。

2015年8月14-15日,中国修辞学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修辞学会2015年年会暨“修辞创造与汉语发展演进”全国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召开,本人代表承办单位(人文学院)向大会致辞,并做大会学术报告(《基于认知视角的“N+V”定中式名词性短语的概念合成分析》)。

2015年5月2-11日,参加由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佩斯大学孔子学院等主办的美国“第十三届纽约国际中文教学研讨会(The 13th  New Yor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eaching Chinese)”,并做专题学术报告;同时应邀到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参加学术会议并作学术交流报告(《语言接触:外源性成分的植入与汉语词汇创新》,载《第一届语言学与汉语教学国际论坛(IFOLICE-1)论文摘要》)。

2015年3月5-9日,随西南交大学术交流合作团前往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商谈校际合作事宜。

2014年12月12-14日,参加由中国修辞学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中国修辞学会2014年年会暨“修辞创造与汉语发展演进”全国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本人在大会上做学术报告。

2014年10月17-19日参加云南师范大学召开的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外源性成分的嫁接融合与当代汉语的词汇创新》,载《第47届国际汉藏语言暨语言学会议论文集》第278--279页)。

2014年10月在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院为研究生做“当代汉语词汇变异现象及其内在机理”的学术讲座。

2014年6月6-7日,“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十六次会议”论坛由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人文学院前身)中文系主办,包括大陆及香港、台湾地区中文学科领域专家在内的43位学者相聚西南交大,共话中文发展,创历年来参会人数之最。论坛以“中文人才培养与经典阅读”为主题,紧紧围绕“在不放松专业教育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把中文专业人才培养成通识人才”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本人代表主办单位在大会做了会议发言。

2011年10月15-16日,本人参加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隆重召开的“纪念《语法修辞讲话》发表60周年学术研讨会”,并做大会发言。

2011年4月23-25日,由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全国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和乐山师院文学与新闻学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语言理论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隆重召开,本人代表承办单位向大会致辞。

2009年4月10-11日,参加“第一届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全国学术研究会和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湖南师范大学召开,并在分会场做学术报告。

2007年10月26-27日,参加由中国语言学会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主办,河南师范大学承办的第四届国际语义功能语法研讨会(中心议题为“语义功能语法与对外汉语教学”),并做大会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