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新闻动态
讲座预告 | 含弘大讲堂:东汉简牍的发现与文书学考察
发布时间: 2022-05-16 15:30:1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讲座信息

讲座时间:2022年5月22日(周日)晚7:00-9:00

讲座主会场:文献所336教室

主讲人:李均明 研究员

主持人:孟蓬生 教授

腾讯会议ID:102-322-591

会议密码:022522

内容提要

相对于秦、西汉及三国简牍而言,东汉简牍的发现比较晚,出土数量也稍少,所以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但东汉简牍毕竟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其中许多史料可补传世古籍所缺,对研究东汉历史具有重大价值,弥足珍贵,是值得关注的。本讲座重点介绍东汉简牍的发现请况及其文书学特征。
东汉简牍的发现及内容:南北皆有东汉简牍的发现,总数过万。西北之居延汉简、敦煌汉简、悬泉汉简等多见东汉早期建武年间的简牍;南方则以湖南出土的东汉中期简牍居多,其中仅长沙五一广场出土的东汉简牍就佔了全国东汉简牍总数的一半以上。长沙走马楼22号井出土简牍的主体是三国吴简,其中也有少量的东汉晚期简牍。今见东汉简牍亦可分为典籍与文书两大类,但以文书简居多数。前者如甘肃武威旱滩坡医书简,属东汉早、中期物;其他各地出土的东汉简牍则多为后者。就内容而言,东汉早期简与西汉简相类,东汉晚期简则与三国简吴简相类,只有东汉中期简牍与前两者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批量较多的东汉中期简如甘肃甘谷东汉简、湖南张家界古人堤东汉简、湖南长沙东牌楼东汉简、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长沙尚德街东汉简牍等。后三者年代与出土地点皆相近,具横向比较意义,是东汉简牍研究的核心,内容涉及东汉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等众多领域。
东汉简牍的文书学特征:东汉时期简纸並用,对简牍的使用产生影响,使西汉以来繁复的简牍文书种类与格式出现省并简化的趋向,只可惜当时的纸质文书未能保存下来,故无法了解简纸之间的消长关系。试解析标题简所见署题反映的文书分类方式、标签所反映的文书归档原则。以实例讲解具有典型意义的文书格式、用语及其与行政实践的关系,例如“君教”书、留事书、直符书、假期书、保任书、鞫状、劾状、船刺、官记、私记及各式簿籍等。

主讲人简介

李均明,男,1947年生,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

图片

主要研究方向

战国秦汉魏晋出土文献与历史研究、法制史研究。长期从事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曾参与银雀山汉墓竹简、居延汉简、睡虎地秦墓竹简、张家山汉简、尹湾汉墓简牍、青海大通上孙家寨汉简、额济纳汉简、金关汉简、敦煌悬泉汉简、长沙走马楼西汉简、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香港中文大学简帛数据库等的整理与研究。已发表《简牍文书学》、《秦汉简牍文书分类辑解》等著作16部、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