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栏目 > 通知公告
汉语言文献研究所 “语言、文字与文献”夏令营活动圆满毕营
发布时间: 2018-07-20 09:38:5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18713日至717日,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成功举办“语言、文字与文献”夏令营活动。

此次夏令营活动旨在搭建爱好古汉语、古文字和古典文献研究之优秀本科生的交流平台,宣传西南大学和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活动主要有系列学术讲座、参观图书馆、研究生座谈等。

714日上午,全体夏令营营员在第八教学楼106教室与夏令营专家团队见面,并聆听中山大学范常喜教授的讲座。范教授主要讲“汉代遣策中的‘甜羹’与‘牙签’”,他指出,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中所谓的“白羹”应释作“甘羹”,指用枣、栗、诒、蜜等甘物调和而成的甜羹,是研究我国早期烹饪史的宝贵资料。另外,他认为青岛土山屯六号汉墓遣策中的“疏牙”与尹湾汉墓遣策中的“须牙”均应指清洁牙齿的牙签类小物件。这一发现对我国的口腔卫生史有一定参考价值。范老师幽默诙谐的讲座风格激发了营员学习简帛文献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满满。下午,全体营员参观了西南大学中心图书馆、汉语言文献研究所资料室、研究室。晚上,全体营员与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优秀硕士生座谈,参会的研究生主要是2018年优秀硕士毕业生唐英杰、袁伦强、李雷、吕敏等,诸位师兄师姐简要介绍了西南大学的基本情况,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习风气,以及自身学习收获、考博经验等。许多营员对甲骨文、金文、碑刻、比较文字学等专业表现出浓厚学习兴趣,与师兄师姐畅谈学术。

715日上午在汉语言文献研究所336教室开展了两场讲座,第一场讲座主讲人是我所孟蓬生教授。孟老师从学贵有疑、如何质疑、如何培养质疑能力等几个方面,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中的许多例子,启迪营员们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质疑与创新”。第二场讲座主讲人是我所王化平教授,王老师以自己两位导师的学问为例,以自身求学经历为引导,结合《周易》等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告诉营员们如何做到“博识与专精”相结合。下午,我所何山副教授做讲座“漫谈石刻文献及其研究价值”,介绍了石刻文献的概念、分类、语料的总体特点等,并与营员共同探讨了石刻文字形体问题。讲座结束后,碑刻专业研究生代表向营员介绍了文献所承担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项目——中华字库第八包“石刻文字的搜集与整理”,演示项目工作中的切字和导入释文两项基础工作,并让营员体验工作,最后带领营员参观了字库工作室。

716日上午在文献所336教室继续开展了两场讲座,第一场讲座主讲人是我所邓章应教授,邓老师介绍了文字学的含义,以及文字学与汉字学有什么不同,另外又以周有光的《世界文字发展史》为主线,介绍了世界上存在的文字及其发展,强调了不同文字间比较的原因和重要性,在“比文较字”中让文字的比较与比较文字学的概念清晰明了。第二场讲座主讲人是我所李发副教授,李老师向营员们介绍了“甲骨文:一串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通过介绍有趣的甲骨文字引发了营员探索中国古文字的兴趣,讨论热烈。下午,全体营员参与了笔试,对这几天的夏令营学习活动进行简单的自我检测。晚上,全体营员与即将入学的庞苗、殷小波、庞健凯等研一新生座谈,各位新生向营员们分享了自己考研备考经验,选择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的原因等。营员们表示通过这次夏令营活动,加深了对文字学、古典文献学的了解,清晰了个人的努力方向。

717日,全体营员参加了闭营大会,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

 

(龚家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