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庆忆往|王粲:流金岁月——我的北碚时光
时间:2024年11月13日 18:13   作者:   编辑:xn_wxs   审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所庆忆往|王粲:流金岁月——我的北碚时光

在定稿之前,文章的开头我已经改了五六遍了。想写的东西实在太多,真不知从何说起才最自然。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所里的前辈和后浪中人才辈出,他们深耕于专业研究,为文献所名声远播做了贡献。和他们不同,我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毕业生,不过这绝不影响我对文献所的热爱与怀念。哦,如果说有什么不普通的,那就是在2009年,我是文献所所有学生中离家最远的一个——对,我的家在东北。

09年的8月末,我从东北出发,为抵御早起微凉的空气,穿上了一件红色外套,先坐8个小时的动车到达北京,然后从北京站到达北京西站,再坐30多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了重庆站(菜园坝)。2010年的时候加开了一趟从哈尔滨始发终到重庆站的火车,我倒是不用倒车了,只是有的时候买不到卧铺,就要坐48个小时的硬座。那时候真是年轻体力好,48小时的硬座,还能生龙活虎地下车去小吃街吃碗重庆小面。

还记得那天,我下车时赶紧脱下外套,太热了,重庆真的好热。那时的我只是觉得重庆的八月末有些热,后来的我感受过重庆七月份的热,那才是真的让人难以忘怀,再后来我感受到了重庆十二月份的湿冷,真是冻透了我这个东北人。

现在网上总是说重庆是3D城市,魔幻都市,那时候我对重庆的印象还是来源于高中地理书上的标注:山城。重庆有许多的山,金佛山、仙女山、歌乐山、南山、四面山、缙云山……西南大学在缙云山下,我的宿舍是在桔园4舍顶楼701,那是一个西晒的屋子,夏天特别特别热,那时候我常去709找春凤、小黄、小郑玩,大家都觉得她们宿舍很凉快。虽然我们宿舍很热,但是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站在窗边就能看到对面的缙云山,看到山上的那座亭子,尤其是在夕阳下特别有意境,还有一条瀑布随山势奔涌而下。雨季的时候,躺在床上就能听到瀑布的声音。那样的居住环境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也是我毕业后不曾拥有的。

说起文献所,我所怀念的真的有太多了,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文献所在原西农和西师的交界处,第21教学楼。我第一次到达这里的时候是09年的4月,参加研究生复试。

复试的时候我特别忐忑,我是调剂过来的,虽然我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可是我备考时学的是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还有文学理论,但我调剂的专业是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啊!面对喻遂生、毛远明、张显成、李海霞四位老师的时候,我尽可能冷静地阐释了自己的学习情况,特别表达了我的衷心,我愿意在文献所学习,更希望老师们给我一个机会。感谢我的导师邓章应先生接受了我这个调剂的学生。感谢文献所给我提供了一个读研的平台,在这里我遇到了我一生崇敬的师长,遇到了一群朝气蓬勃的同学,也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和所内本级的所有同学一起上大课,和本专业的同学一起在导师办公室上专业课。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有一些片段还是牢牢地刻在脑海里。譬如说我最害怕的就是音韵学,听得不太懂,学得不太会,感觉不太好,上古音和中古音转换的时候搞不明白;再譬如说,学习国际音标的时候,有个音发不出来,好像是颤音吧,大早上的跑到操场上练习了很久也还是不会,班里有个湖北籍的同学叫闻鸣,她就会发那个音,太让人羡慕了;再譬如说,邓老师让我们去多观察生活中的语言现象,多思考这些语言现象背后的问题,我还记得我认真思考之后,得出了我的结论,现在想来那些结论该是极其幼稚的,但是邓老师并没有质疑我的结论,反而给我提示,给我指点新的思考方向。我还记得第一次发论文给邓老师,打开导师批注的WORD文档,我的脸大概是红了的,也许还有点紫,从基础的标点符号运用错误到专业性的词语运用失误,老师都一一给了批注、修改。这也是我迟迟不敢写文章的原因,真怕丢人。哎,毕业十二年了,面对导师的时候还是和当年一样紧张。

还记得读书的时候,很多同学都问过一个问题:如果以后不考博士,我们现在学习的专业知识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有什么用?毕业十二年了,我想我也许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硕士毕业之后,一些知识会忘记,但是学习能力还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写的毕业论文可能会忘记,但是面对毕业论文的抗压能力提升了呀。点滴之间的成长是刻在骨子里的,忘不了、丢不了。

除了在文献所上课,还有很多鲜活的记忆,爬缙云山那应该是每一个文献所学生都经历过的。在导师的带领下,我这个在平原长大的孩子也喜欢上了爬山,缙云山的竹海好美,就像《卧虎藏龙》电影里的那样让人心旷神怡;风雨过后,云雾笼罩的山林特别美,就像在写意画中一般;山里农家的桔子懒洋洋地在树上晒着太阳……我领略了缙云山的春夏秋冬、阴晴雨雪。嘉陵江边的烧烤也是挥之不去的美好回忆,跟着谭永燕和杨娟、孙琳一起去李老师家准备烧烤的食材,又随着大部队浩浩荡荡地勇闯嘉陵江滩,美景美食在侧,又有同学相伴,真好!我们这一级毕业时,师弟师妹也是在嘉陵江畔为我们践行,范玲、春晓、王攀、徐宁租了场地,陪师兄师姐打麻将,为师兄师姐烧烤想必也会成为他们的青春回忆吧!学校周边的美食自是数不胜数,江湖烤鱼是佳佳、俊娜、红妤师姐带我们去的,竹园干锅是孙亚东、郑一和我们一起品尝的,火锅鱼那里更是留下了周寅、邦宏的笑声……

所有的相逢都是缘分,而到了2012年的时候,也是该说再见的时候。校园里的栀子花开了,就像那首歌里唱的一样,这个季节,我们将离开。


2010年3月,09级学生春游合影留念

undefined

2010年6月3日,白石滩烧烤(从左至右:孙海燕、孙琳、周寅、杨娟)

回顾在文献所的三年,在导师的带领下去过重庆师范大学听讲座,去过重庆市博物馆打卡,在苏文英老师、杨亦花师姐的带领下去了北碚博物馆、卢作孚故居;也曾在重庆市语言学年会、第十届古代汉语学会做过志愿者,陪同与会人员参观了大足石刻、钓鱼城等地;在学校看了许多次美术展,在操场上听过几次摇滚演唱会,在大礼堂看过许多次2块钱的电影,在服装表演学院看过他们的T台秀……也曾参观过校史馆,在袁隆平爷爷雕塑前献过花,在清明节的时候去张自忠烈士墓谒陵,在西农油菜花试验田里合过影;在班长王翌的组织下参加过班级的春游活动,和孙琳坐着公交车去青木关泡温泉,和春凤坐着绿皮火车在成都玩了五天四夜,在玉秋姐家里吃河南烩面,听郭红雨同学侃侃而谈……那么美好又充实的三年实打实地过去了,从重庆北站(龙头寺)坐上火车回家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大哭起来,泪水从指缝里奔涌而出,再见了我的老师同学,再见了我的文献所,再见了北碚,再见了重庆!

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论坛

(从左至右:王粲、郭红雨、黄艳萍、喻遂生、李霞、张春凤、邓章应、李晓亮、王翌)

undefined

2010年迎新年晚会

(从左至右:徐宁、郑长丽、黄艳萍、王春晓、王攀、邓章应、范玲、王粲、郭红雨)

undefined

2012年同门毕业

(郭红雨、张春凤、黄艳萍、邓章应、王粲、郑长丽、王玉秋)

undefined

2012和搭子们拍了毕业照

(从左至右:孙亚东、曾明奎、孙琳、杨娟、谭永燕、王粲)

在我平凡的日子中,北碚的三年是闪闪发光的存在。在后来工作生活中,无数个充满压力的时刻,想起西南大学,想起文献所,心里总是暖暖的,有一股力量轻轻拍拍我,别害怕!别气馁!冲一下,你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