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所2023年碩士論文推介
——音韻學方向
1
北魏韻部系統研究
碩士研究生:呂舒寧
指導教師:孟蓬生教授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音韻學
摘要:
魏晉南北朝是上古音向中古音過渡的重要階段,北魏音又是魏晉南北朝音的重要組成部分。遺憾的是,雖然近年來漢語斷代音韻研究成績斐然,但魏晉南北朝,特別是北魏音研究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們選擇北魏韻部作爲研究對象。
我們綜合運用了出土銘文、傳世詩文、假借、音注等多種材料,較爲全面地吸收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將北魏韻部劃分如下:
陰聲韻部 10 個:支部、脂部、之微部、魚虞模部、霽祭泰夬(廢)部、佳皆灰咍部、蕭宵餚豪部、歌戈部、麻部、尤侯幽部。
陽聲韻部 11 個:東一東三冬鍾江部、陽唐部、真諄臻文欣部、元魂痕部、寒桓刪部、山先仙部、庚耕清青部、蒸部、登部、侵部、覃部(暫將覃 8 韻歸爲一部)。
入聲韻部 11 個:屋沃燭覺部、藥鐸部、 質術櫛物迄部、月沒部、曷末黠部、鎋屑薛部、陌麥錫昔部、職部、德部、緝部、合部(暫將合 8 韻歸爲一部)。
2
北朝後期墓誌銘用韻研究
碩士研究生:王祎
指導教師:孟蓬生教授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音韻學
摘要:
北朝後期是漢語語音史研究的一個重要階段,學界對這一時期的語音研究非常重視,對北朝後期語音的研究,能夠豐富漢語語音斷代史研究,了解漢語語音的變化過程。這一時期的詩文材料、音切材料、子史筆記中的用韻材料、梵漢對音及域外漢字讀音材料等,都已經得到深入的重視與探究。墓誌材料作爲出土文獻的一類,其材料豐富、真實性高、語言典雅,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當時語言的真實面貌,但是近年來關於這一時期的音韻研究對墓誌材料的利用還不充分,研究中仍存在許多不足。
本文依據《南北朝墓誌集成》一書,選取其中北朝後期的墓誌作爲材料進行研究,包括東魏墓誌 169 種、西魏墓誌 40 種、北齊墓誌 309 種、北周墓誌 133 種,從中整理出北朝後期墓誌銘文共 473 篇。采用韻腳字歸納法、算術統計法、審音法,探討北朝後期墓誌銘用韻情況,製作韻讀和韻譜。通過對比墓誌銘文的分部結論和詩文用韻的分部結論,探析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在用韻上的異同。
論文主要分成五個部分,第一章緒論主要探討本選題的研究對象、研究現狀、研究意義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紹韻段、韻腳、韻例的相關問題,指出摘錄韻字中應注意的問題,梳理北朝後期墓誌銘文的用韻韻例。第三章整理韻段,統計數據,分析北朝後期墓誌銘所反映的各韻的分合關係。第四章總結概括北朝後期墓誌銘文的異調通押情況。第五章把詩文用韻與墓誌用韻的結論進行對比,主要是與同時期北方和南方詩文用韻進行對比。
根據北朝後期墓誌銘用韻整體情形,除魚虞模、東冬鍾江、屋沃燭覺的分合較特殊外,可把這一時期劃分爲東魏北齊和北周兩個階段,兩個階段墓誌用韻情形不同之處主要在於韻的合用和分離。西魏時期墓誌材料較少,其用韻情形與東魏北齊時期較爲相合,我們把它暫時歸入東魏北齊時期。墓誌用韻情形相對詩文用韻具有滯後性的特點,差異集中在二等韻的獨立、魚虞的分離、屋與沃燭的分離等方面。
3
西周金文韻部通轉關係輯證
碩士研究生:馬文傑
指導教師:孟蓬生教授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音韻學
摘要:
西周青銅器陸續面世,其銘文爲西周時期的語音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另一方面,古文字考釋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很多問題能夠得到正確合理的解釋,這也爲語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文旨在歸納整理西周金文中的諧聲、通假、韻文等語音通轉材料,並從形、音、義等多個角度逐條疏證所輯錄的通轉例證。在此基礎上對西周時期的韻部通轉關係進行較爲具體的描寫分析,以期窺探到西周時期各個韻部之間的遠近分合關係,對西周語音以及出土文獻材料的釋讀提供有價值的信息,並嘗試對一些所謂特殊的語音現象作出解釋。
本文主要採用歷史考據法、平行互證法、二重證據法對所搜集的材料進行考證。本文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章是緒論,主要介紹選題的可行性、研究意義與研究現狀。
第二章主要介紹本文的研究材料、研究觀念與方法以及本文在整理材料過程中總結的通轉關係研究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主要有同形字問題、聲符的判定問題與多音字問題。
第三章是本文的主要部分。首先搜集西周金文中的諧聲、通假、韻文等通轉關係材料,再結合古文字和典籍材料對通轉關係材料進行考證分析。
最後是結語,簡要總結本文所取得的進展、存在的不足及今後的研究方向。
4
秦文字諧聲系統所反映的上古聲母關係研究
碩士研究生:董婉婷
指導教師:孟蓬生教授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音韻學
摘要:
目前在上古音研究中,韻母的研究已經漸趨完善,而聲母的研究雖然成果豐碩,但仍有爭議尚未解決。諧聲字數量多、系統性强,是研究上古音聲母的重要材料。而秦出土文獻長埋於地下,未經後人改動,它們所代表的語言也應該是當時書面語言的本來面目,可靠性較高,是研究上古音的合適選擇。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秦文字中的諧聲字,本文首先根據諧聲分析結果形成秦文字諧聲層級表,再次根據該表進行概率統計,再次根據秦文字諧聲統計數據探討其所反映的聲母之間的音理關係。本文主要從普通諧聲和特殊諧聲兩方面入手,分析秦文字諧聲系統所反映的上古聲母關係。
本文根據秦文字諧聲統計數據分析發現:秦文字諧聲系統所反映的上古聲母有唇音、舌音、齒音、牙音、喉音、鼻音六類;存在複聲母,發音部位相近的聲母也可以互諧。
秦文字諧聲系統所反映的上古聲母關係與目前的主要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本文所涉及的諧聲關係可以爲學者們的研究成果提供更多例證和依據。
5
漢代文字諧聲考辨
碩士研究生:廖俊豪
指導教師:孟蓬生教授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音韻學
摘要:
本文所采漢代文字,是指明確寫於兩漢時期(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的共時層面漢字資料。它的數量紛繁,載體多種多樣,内容廣博豐富,語言文字學方面的價值非常高。但鑒於兩漢傳世文獻數量之多且文字學著作《説文解字》已經問世,加之漢代文字相較佶屈的古文字簡潔明晰了許多,因此與漢代文字諧聲相關的論著相當少見,更没有相應的諧聲譜。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目前已經公布的漢代文字資料爲基礎,整理出所有不重複的單字 8318 個。同時充分利用好以《説文解字》、古文字資料爲代表的傳世、出土文獻材料,對漢代文字進行諧聲考辨,確定主諧字和被諧字,清楚諧聲序列及諧聲層級,并據此編製了漢代文字的諧聲譜。
本文内容分以下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緒論,詳細介紹了本文的研究對象及現狀、研究材料及方法、研究價值及意義諸内容。
第二部分是對部分漢代文字詳盡的諧聲考辨,依據上古音三十韻部,共分三個章節討論。首先是甲類韻部諧聲考辨,包括之類、幽類、宵類、侯類、魚類、支類凡六類十七個韻部。其次是乙類韻部諧聲考辨,包括歌類、脂類、微類凡三類九個韻部。最後是丙類韻部諧聲考辨,包括緝類、盍類凡兩類四個韻部。
第三部分是附録,一方面是按字頭的聲韻排序,爲正文諧聲考辨之字製作了索引表,另一方面則是呈現了漢代文字的諧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