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科研成果 > 学术专著 > 正文
推介 | 《东巴文与水文比较研究》
时间:2021年01月31日 20:40   作者: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审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2020年12月21日,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拟表彰成果公示,我所喜获三项优秀成果奖。邓章应教授的《东巴文与水文比较研究》一书荣获三等奖。

本期向各位同好推介此书。

书影

目录

绪论东巴文与水文概况

第一节两种文字的使用领域

第二节两种文字字符体系构成

第三节相关材料说明

第一章研究历史比较

第一节东巴文研究概况

第二节水文研究概况

第三节从东巴文研究看水文研究

第二章文字名称比较

第一节东巴文的名称

第二节水文的名称

第三节两种文字名称比较

第三章文字起源神话比较

第一节东巴文文字起源神话

第二节水族文字起源神话研究

第三节两种文字起源神话比较

第四章文字系统与文字性质比较(上)

第一节东巴文表达语言方式

第二节水文表达语言方式

第五章文字系统与文字性质比较(下)

第一节东巴文字词对应研究

第二节水文字词对应研究

第三节两种文字性质比较

第六章字符形成机制比较(上)

第一节东巴文初造字的字符形成机制

第二节水文初造字的字符形成机制

第七章字符形成机制比较(下)

第一节东巴文新造字的参照机制

第二节水文新造字字符形成机制

第三节两种文字字符形成机制比较

第八章文字符号体态比较

第一节东巴文的符号体态

第二节水文的符号体态

第三节两种文字符号体态比较

第九章文字演变比较

第一节东巴文的演变

第二节水文的演变

第三节两种文字演变比较

第十章文字濒危与抢救

第一节东巴文的濒危与抢救

第二节水文的濒危与抢救

第三节两种文字濒危与抢救的比较

附录1:东巴文研究目录(2004—2013)

附录2:水文研究目录(1948—2013)

参考文献

后记

王元鹿

当我们说到中国民族古文字的时候,有两个文字系统不能不被提到,那就是纳西族的东巴文与水族的水文。这是由于这两种文字在文字学研究中各自所反映的性质上的典型性。

由于纳西东巴文字的丰富文字数量与文献内容,更由于它是一种既可视为“原始文字的活化石”又可视为“表词—意音文字的起始状态”的文字,所以,学者可以从多个方面去研究它的状况、历史与特征。而水族文字也有丰富的文献内容,而且这种文字是既含水族先民的自造字又含汉字流入水族后的改造字,是一种典型的“拼盘文字”,所以就其文字特征而言,也在比较文字学方面有着极大的启发。因此,就此书作者章应与我的民族古文字研究过程而言,几乎不约而同地较早地关注这两种文字,也就是十分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章应在多年之前从喻遂生教授攻读硕士学位时,就潜心于纳西东巴文字的研究,创获颇多。之后在华东师大开始其博士学习期间,更是把研究视角扩大到了几乎各种西南少数民族文字,尤其在水文上作了很深的研究。所以,章应选择东巴文字与水族文字的比较作为此书的研究主题,就其自己的学术积累与研究成果而言,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就文字比较研究的学理而言,这两种文字的比较也是极有意义的。乍看起来,东巴文与水文性质差异很大,似乎难以寻取一些共同点进行比较。事实上,正如古代圣人所言:“及其至,则一也。”我们完全可以相信,世界上的事物虽然多姿多彩各不相同,但是总有它们的可以比较的角度。

就东巴文与水文来看,章应的文章已经在这两种文字的比较上找到了很多有意义的视角并得出了许多可贵的结论。尤其值得肯定的是,作者在两种文字的字符形成机制上的比较及文字表达语言方式的比较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他提出的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见解并通过结合两种文字比较的研究得到印证与发展,希望读者在阅读此书时多加留意与思考。此外,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两种文字名称、符号体态的比较及演变状况的描述,也有许多独特而又有价值的论述。还有,章应一直关注的文字的发生神话的比较,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很好地运用了人类学的知识与方法论,值得细品。

作者在本书的最后一章,较为详细地谈及了两种文字的抢救问题,也颇值关注。值得在此提到的是,作者在多种濒危文字的抢救方面,做了许多很务实的实地调查工作并用之于其研究。这一些工作是章应的研究具有很强实践性与具体性的重要原因,颇值得我们学习。

我自己虽在纳西东巴文字与水族文字方面所做的工作有限,但是对这两种文字的兴趣与关注,倒是长期以来始终如一的。在随史存直、李玲璞先生攻读硕士学位时,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我国除了汉字之外还有一种极具学术价值的东巴文,于是就本着追寻汉字起源的目的,请求二位导师让我研究东巴文。谁知这次与东巴文的邂逅,却使得民族文字成为我一生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刚成为大学教师不久为大学生开“普通文字学”课时,又由于偶然见到了水族文字,惊奇它的字数之少而长期关注,终于完成了几篇有一定意味的关于水文的文章,而且由水文研究提出了所谓“拼盘文字”的一个文字学术语。我在较长期研究民族文字时,深深体会到中国乃至世界的民族文字的可比较性,这也正是章应写出并写好此书的客观原因。至于主观原因,自然在于章应多年如一日的对民族文字的浓厚兴趣与实干精神——这是我与读者诸君都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还要提到的是:学海无涯。即便就东巴文字与水族文字而言,至今还有许多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问题。如两种文字的发生年代,如两种文字的初期状态,等等。我相信,在章应此书的启发下,我们总有一日会解决这些谜团,或者至少使我们求索的答案渐渐逼近于历史与科学的事实。

写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

2014年7月17日

后记

本书是2007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纳西东巴文与水族水文比较研究”的最终成果。2007年立项,2011年结题,粗稿几经打磨,虽然仍不满意,但也想先行出版,一者为比较文字学研究增加新的文字比较样例,二者也想向学术界征求更多意见。

比较文字学是采用比较方法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字进行研究,发现它们的共性规律、个性差异以及相互关系。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字的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字学的基础内容。

王元鹿师《汉古文字与纳西东巴文字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从六书角度对甲金时代的汉字与纳西东巴文字进行了全面的系统比较,该书是中国学者对两个文字体系进行系统比较的首部专书。拱玉书、颜海英、葛英会《苏美尔、埃及及中国古文字比较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一书分别对这三种文字的起源及结构类型作了比较分析。孔祥卿、史建伟《汉字与彝文的比较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从文字起源、文字类型、构造方式、系统性、历史发展等几方面对两种文字做了比较。陈永生《汉字与圣书字表词方式比较研究》(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比较文字学丛书之五)从基本字符生成方式、表意方式、表音方式、意音结合方式等四个方面,对古汉字和古埃及圣书字的表词方式进行了系统比较。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但总的来说具体文字间的比较研究成果还不多。

我于2001年跟喻遂生师读硕士,学习东巴文,临近毕业时,视野逐渐扩展到纳西族的其他几种文字。2004年跟王元鹿师攻读博士学位时,又扩大到西南其他少数民族的几种原始文字,其中就包含贵州水族的水文。博士学位论文《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2007年答辩通过,201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比较文字学丛书之一)也将材料范围圈定在西南少数民族原始文字,但因为博士论文重点从宏观角度讨论原始文字的产生与发展,对东巴文与水文未作具体比较研究。

博士论文答辩后,拟将以前收集的东巴文和水文资料作进一步的比较研究,陆续撰写了关于东巴文和水文的研究史、文字名称、文字起源神话的几篇文章。根据近几年喻遂生师提出的东巴文取材方式转变呼吁,又重新运用原典文献研究了东巴文和水文的字符形成机制和文字表达语言方式,这两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关于字符体态、文字演变以及文字濒危,则是在原来博士论文相关观点基础上充实材料而成。

关于文字濒危的现象,2004年我在研究纳西族另一支系摩梭人的符号达巴文开始注意到(《摩梭达巴文初步研究》,2004年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论文,刊发于2006年《中国文字研究》第六辑),后来参照语言濒危说法杜撰“文字濒危”一词,在博士论文中专门撰写一节《原始文字的濒危与消亡》。又以这一节内容改写成《浅议文字的濒危与消亡》投稿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国少数民族语文工作成就展暨少数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因故未赴会,但论文被收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宣传司编《构建多语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民族语文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本书的撰写,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必须要致以我衷心的感谢。

引领我走向民族文字和比较文字学研究道路并不断拓展我研究视野的硕士导师喻遂生师、博士导师王元鹿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黄德宽师。字符形成机制提法(原来我们称为“造字机制”)也是在与几位导师的反复讨论下形成和成熟的。德高望重的孙宏开先生对我的研究也非常关心,特别是2004年12月孙先生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讲学,做关于语言濒危的讲座,对我们提出文字濒危问题鼓励有加。云南省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李静生研究员、和力民研究员、贵州民族大学潘朝霖教授,或答疑解惑,或馈赠资料,提供了很多帮助。

爱好比较文字学的几位年青同道,发起组织了“比较文字学工作坊”,建立了QQ群和定期聚会机制。本书的部分内容在工作坊也曾激烈讨论。在此也要感谢工作坊的几位同道,他们是西南交通大学唐均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朱建军博士、中国海洋大学陈永生博士。特别要提到的是,本书所提“文字表达语言方式”就是参照陈永生博士所提“表词方式”提出,其间我和永生以及工作坊同道反复辩驳,最后只好暂时相互妥协,各自保留出发点和观察角度。我是希望从两个角度研究文字系统:用字符形成机制解释字符如何形成;用文字表达语言方式解释语言单位如何用字符表达。

我经常在研究生课堂上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交流,书中的大部分内容有在课堂上讨论到。2011级常丽丽、李延新、王耀芳、李玉玲四位同学结合毕业论文做了四部东巴文经书的字释工作,本文所运用的东巴文材料也参考了他们的字释和研究。科研助理田玲玲同学不仅为我扫描图片,还帮助校对书稿。感谢我可爱的同学们。

书中的部分内容曾在“文字学博客”(dzhy77.blog.163.com)上发表,收到过一些朋友的反馈意见,也要感谢这些或具名或不具名的朋友。

为方便学界进一步研究,我们编制了两个附录“东巴文研究目录”和“水文研究目录”,虽然我们尽力搜罗,肯定仍有遗漏或讹误,如有补充指正以及对本书的批评意见,请致函重庆北碚西南大学文献研究所(400715)邓章应或发电子邮件dzhy77@163.com指出,不胜感激。

邓章应

2014年6月14日写于山城北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