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出土文献文库 > 简帛研究 > 正文
【首】陳民鎮 | 從安大簡看《詩經》的疊音詞
发布时间: 2019-10-16 16:1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

陳民鎮:從安大簡看《詩經》的疊音詞.pdf

陳民鎮:從安大簡看《詩經》的疊音詞.doc

從安大簡看《詩經》的疊音詞[1]

疊音詞(或稱“疊字”“重言”“重語”“重文”“迭音詞”)作爲一種重要的修辭手段,在《詩經》中較爲常見。[2]安大簡的公佈,有助於我們進一步認識《詩經》的疊音詞。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以下四點:

其一,疊音詞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固定的寫法,可以由不同的字記錄,[3]故不必拘泥於用字,如安大簡《周南·兔罝》一篇中的“赳赳”便可同時用“糾糾”“繆繆”表示,再如《毛詩》所見“振振”之“振”在安大簡《螽斯》《麟之趾》《殷其靁》中分別對應不同的字;

其二,疊音詞也往往沒有固定的義項,有的疊音詞有多達八九種義項,需要置諸具體語境中加以理解;

其三,疊音詞雖然往往沒有固定的義項,但通常有大致確定的語義傾向;其四,《毛詩》給我們提供了重要參照,但並非一定符合古本原貌。《周南·螽斯》便是一首典型的頻繁使用疊音詞的詩:

衆(

)斯之羽,选=(选选)可(兮)。宜尔(爾)孫=(子孫),

=(

)可(兮)。

衆(

)斯之羽,

=(

)可(兮)。宜尔(爾)孫=(子孫),執=(執執)可(兮)。

衆(

)斯之羽,厷=(厷厷)可(兮)。宜尔(爾)孫=(子孫),

=(

)可(兮)。

在《毛詩》中,“选选”作“詵詵”(毛傳:衆多也),“

”作“振振”(毛傳:仁厚也),“

”作“揖揖”(毛傳:會聚也),“執執”作“蟄蟄”(毛傳:和集也),“厷厷”作“薨薨”(毛傳:衆多也),“

”作“繩繩”(毛傳:戒慎也)。

從結構位置看,“选选”“

”“厷厷”當義近,“

”“執執”“

”當義近。各章首句,《毛詩》無“之”字,僅作“螽斯羽”。若對照《毛詩》,“之”當是用在主謂之間的助詞,“羽”應如舊說是動詞,振羽之義。那麼“选选”“

”“厷厷”當就振羽飛翔而言。“

”“執執”“

”緊承“宜爾子孫”,當謂螽斯數量之衆。

整理者據安大簡的字形,將“厷厷”改讀作“翃翃”,引《廣雅·釋訓》“翃翃,飛也”,指出《廣雅》所本乃《韓詩》。[4]“翃”又見於《廣雅·釋詁三》,訓“飛”。按“翃”指蟲飛,《廣韻·耕韻》:“翃,蟲飛。”“翃”又作“

”,《集韻·耕部》:“翃,翃翃,飛也。或書作

。”《玉篇·羽部》:“

,蟲飛。”“翃翃兮”與“螽斯之羽”有很好的對應,整理者之說當可據信。準此,“选选”“

”也當與飛翔有關。“选”“

”均從辵,值得注意。“选选”或相當於《楚辭·招魂》“豺狼從目,往來侁侁些”之“侁侁”,行進貌;[5]“

”或相當於《楚辭·九辯》“驂白霓之習習兮,歷群靈之豐豐”之“習習”,[6]飛動貌,較諸“揖揖”更爲直接。

”讀作“繩繩”應無問題,亦見於《老子》十四章:“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

”與“振振”之間,音韻稍遠。整理者亦已指出,“

”一類的字多用作“粦”聲字。[7]安大簡《周南·麟之趾》之“麟”,便寫作“

”。從用字習慣看,“

”讀作“振”是頗爲可疑的。[8]《毛詩·秦風·車鄰》“有車鄰鄰”(安大簡本缺此句),毛傳謂“鄰鄰”爲“衆車聲也”。《螽斯》的“

”,當是與“鄰鄰”同一系列的疊音詞。[9]

《周南·桃夭》的“灼灼”也值得注意。《毛詩》的“灼灼其華”在安大簡中寫作“卲=其芋(華)”。從用字習慣看,“卲=”當是與“昭昭”同一系列的疊音詞。“灼”“昭”音近,無論是《毛詩》的“灼灼”還是“昭昭”,均爲鮮明貌。參見《毛詩·魯頌·泮水》:“其馬蹻蹻,其音昭昭。”《楚辭·九歌·雲中君》:“靈連蜷兮旣留,爛昭昭兮未央。”

再如《毛詩·秦風·小戎》“秩秩德音”之“秩”,在安大簡中寫作“屖”,整理者改讀作“遲”,[10]這當然是更符合用字習慣的讀法,“秩”“遲”亦音近。此外,蘇建洲先生認爲《小戎》的“屖”從“夷”聲,與“秩”相通。[11]

再如《毛詩·魏風·葛屨》“糾糾葛屨”之“糾”,在安大簡中寫作“趬”,整理者認爲簡本優於《毛詩》。[12]按“趬”又作“蹺”,舉步輕捷貌。但“糾糾”或“趬趬”形容的是葛屨,而非行走貌。舊說仍不可廢,“趬趬”可讀作“糾糾”“繚繚”一類的詞。

總之,看待安大簡《詩經》中的疊音詞時,《毛詩》是我們的重要依據,但亦不必拘泥於《毛詩》。疊音詞在很多時候並沒有固定的寫法,我們可以在文義的基礎上,根據用字習慣和用詞習慣對文本作進一步的理解。

2019年10月5日初稿

2019年10月11日二稿

2019年10月18日三稿

[1]孟蓬生、王化平、蘇建洲諸位先生對小文多有指正,謹致謝忱。本人初稿誤解了蘇建洲先生的意見,是不該有的疏誤。

[2]《爾雅·釋訓》《廣雅·釋訓》對疊音詞有較好的總結,可以參看。

[3]蔣文女士指出,《詩經》中某字所記錄的詞不一定就是通常由這個字來記錄的詞,當時語言中的某個詞在《詩經》中也不一定由或只由通常記錄這個詞的字來記錄,參見氏著《先秦秦漢出土文獻與〈詩經〉文本的校勘和解讀》,復旦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6年,第17頁。這突出表現在疊音詞和連緜詞中,如安大簡《關雎》的“要翟”實際上便是連緜詞“窈窕”的另一種形式。

[4]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編,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78頁。

[5]有論者讀作“莘莘”,見網友pidan在簡帛網簡帛論壇《安大簡〈詩經〉初讀》下的跟帖,2019年9月29日。王化平先生認爲讀作“毨毨”,謂螽斯的翅膀美麗,見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網站,2019年10月9日。

[6]已有論者指出這一點,見網友pidan在簡帛網簡帛論壇《安大簡〈詩經〉初讀》下的跟帖,2019年9月29日。此外,王化平先生認爲讀作“咠咠”,見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網站,2019年10月9日。

[7]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編,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78頁。

[8]此外,安大簡《周南·麟之趾》中對應《毛詩》“振”的字,整理者釋作“”。安大簡《召南·殷其靁》中對應《毛詩》“振”的字,整理者釋作“”與“”。但上述文字的釋讀仍有疑義。

[9]劉洪濤先生認爲當讀作“閔閔”,訓多,見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讀書班|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0.5)》,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網站,2019年10月9日。

[10]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編,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105頁。

[11]見簡帛網簡帛論壇《安大簡〈詩經〉初讀》下的跟帖,2019年9月25日。

[12]安徽大學漢字發展與應用研究中心編,黃德寬、徐在國主編:《安徽大學藏戰國竹簡(一)》,上海:中西書局,2019年,第137頁。

作者简介:陳民鎮,男,1988年生,浙江蒼南人。2017年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博士學位,2017~2019年於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就職於北京語言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主要致力於先秦史、出土文獻、古代文論等領域的研究,著有《上博簡楚辭類文獻研究》(合著)《越文化發展論》(合著)《山海經(導讀、譯註)》等,論文見於《文學評論》《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中國哲學史》《泰東(Asia Major)》《文史哲(英文版)》《新華文摘》等處,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省部級課題3項,參與國家重大課題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