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学行堂名家讲座”在336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华中科技大学的黄仁瑄教授,题目为“《碛砂藏》随函音释及其语境信息的自动匹配”。文献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讲座,文献所及文学院三十余位师生到场聆听。
黄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碛砂藏》随函音释的基本情况,又重点对《碛砂藏》随函音释的“以经名领起标识”“以释音领起标识”“以经名+释音领起标识”和“以经名+音释领起标识”四种标识音义文字的形式标识进行解读,分析了《碛砂藏》音释的行文体例,并列举了相关文例加以说明。
接着,黄老师通过比较唐代慧琳大师《一切经音义》音释和宋代《碛砂藏》音释中的近似条目形式,总结出《碛砂藏》音释材料具有“苟简”的特点。黄老师强调,正因为《碛砂藏》音释材料具备“苟简”的特点,所以通过回归经文语境来帮助判断与辨识音义匹配关系才变得尤为重要。黄老师指出,只有获取每一条重复字目的语境信息,明确注音和意义间的匹配关系,读者才可能真正明白形式相同的条目间的区别,进而全面而合理地利用《碛砂藏》音释材料。黄老师又在汇集整理散居各经卷音义文字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李广宽、谭翠等学者所统计的音义条数数据,并强调应当以对待辞书的态度对待《碛砂藏》音释材料,做好匹配音义文字与其所处语境关系的基础工作。
最后,黄老师从“音注、语境信息自动匹配的可行性”“音注、语境信息的自动匹配程序设计”和“音注、语境信息的自动匹配实验”三个角度出发,探讨了在《大正藏》数字化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开展《碛砂藏》随函音释语境信息匹配工作的可能性。
互动环节,文献所胡波老师就《碛砂藏》与《一切经音义》的关系、如何利用音义自动匹配的计算机程序定位《碛砂藏》音义所在的具体语境等问题向黄老师请教,黄老师进行了详细解答。
讲座结尾,孟蓬生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勉励师生努力学习、掌握必要的计算机技术,并能将之运用到自己的科研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