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中华“绝学”系列讲座预告
发布时间: 2021-09-26 09:3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

中国文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殷墟甲骨文距离现在3000多年,3000多年来,汉字结构没有变,这种传承是真正的中华基因。中华“绝学”系列讲座由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教工支部主办,支部教师党员义务主讲,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讲述中国文字在不同阶段、不同民族的传承与发展。本学期共开设5场讲座,信息如下:

一、甲骨文探奥——中华“绝学”讲座之一

人:李发

间:2021年9月29日(星期三)晚上19:00

点:西南大学第8教学楼305教室

内容简介:甲骨文是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主要存在于我国公元前14~前11世纪前后的商代后期阶段。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发现的最古的成熟文字。讲座将围绕甲骨文字的特点,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以及甲骨文对中国文化的意义进行介绍。内容通俗易懂,讲解深入浅出。

二、金文探奥——中华“绝学”讲座之二

人:苏文英

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晚上19:00

点:西南大学第8教学楼

内容简介: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上承甲骨文,下启小篆,不仅是汉字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还记载了商周时代许多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文化。讲座将介绍商周青铜器出土的情况、青铜器的分类、金文的主要内容、研究金文的参考书以及方法。

三、简帛文献探奥——中华“绝学”讲座之三

人:王化平

间:2021年11月,具体时间待定

点:西南大学第8教学楼

内容简介:在古代中国,简牍和缣帛是大量使用纸张之前的主要书写载体,目前出土的简牍帛书中,最早的是战国时代,记载的内容非常广泛,凡六艺、诸子、兵书、诗赋、数术、方技,都有涉及,是中国古代的文化瑰宝。这些文献带给人们许多新知,比如十二生肖的起源、《周易》阴阳爻的起源、经脉学说的早期形态等,都因简帛文献的考证而更新了人们以前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简帛文献使人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书籍,看到了早已亡佚的一些作品,使今天的人们能够更近距离、更真切地了解到战国秦汉时期的思想和社会,为当下的学术创新提供了珍贵的文献。

四、碑刻文字探奥——中华“绝学”讲座之四

人:何山

间:2021年12月,具体时间待定

点:西南大学第8教学楼

内容简介:古代碑刻文字丰富多彩,保留了时人书写使用汉字的原始笔迹。不同形制的碑刻载体、不同主题的碑版文章、不同阶层的用字实例,都呈现出不同的文字书写风格和形体样式。探索文字变化背后的动因、理据和机制,必将为学者利用碑刻材料进行从字料到字学、从史料到史学等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讲座将以典型碑刻实物照片或文字拓本为材料,生动展示碑文书刻者隽秀的书法韵味、独特的书刻规律和新异的字形创造,演绎深厚的碑刻汉字文化,揭开石板文字的神秘面纱。

五、民族古文字探奥——中华“绝学”讲座之五

人:杨亦花

间:2022年1月,具体时间待定

点:西南大学第8教学楼

内容简介:在我国西南滇川藏交界地区,居住着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纳西族。一千三百多年前,纳西族先民发明了至今还“活着”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并用它书写了被誉为“古代纳西族社会百科全书”的东巴经,创造了灿烂的东巴文化。

讲座将以“人”的东巴文字形为中心,讲述与“人”相关的一些纳西东巴文,如“男人、女人”,代词“你、我、他”,称谓“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等,器官“头、手、肋骨、脚、心、胃”等,动作“牵手、说话、唱歌、跳舞、搓”等,再介绍两个常常借音作虚词的东巴文“上、尤草”,最后达到能用几个东巴文写几个简单的句子的程度。讲座的目的是让听众了解纳西族东巴文象形的特点,了解纳西族先民的智慧。

欢迎同学们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