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简讯|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
发布时间: 2023-05-09 19:1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

2023年3月28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22JZD036)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内容提要

2023年3月28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22JZD036)开题报告会在“腾讯会议”和西南大学线上线下同步举行。

项目指导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刘钊教授,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四川大学彭裕商教授、吉林大学冯胜君教授、西南大学喻遂生教授、西南大学邹芙都教授;项目组成员、项目组协作单位代表、学校社科处、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师生代表30余人出席开题报告会。会议由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

项目首席专家李发研究员代表项目组做开题报告,详细陈述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总体任务、项目分工、项目流程、项目中期成果、项目最终成果和项目后续展望。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作了致辞和讲话,项目指导专家、子课题负责人、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热烈研讨,整个报告会圆满成功。

开题报告

项目首席专家李发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做开题报告

项目首席专家李发研究员代表项目组详细陈述了“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排谱、整理与研究”项目的总体任务、项目分工、项目流程、项目中期成果、项目最终成果和项目后续展望。他表示,本项目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以数据采集平台搭建为前提,以知识图谱构建为框架,以殷商甲骨刻辞事类整理、排谱为核心,以相关语言文字考释、历史文化研究为重点,以殷商甲骨刻辞事类的“可视化表达”及深入挖掘有关历史文化信息为最终目标,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为甲骨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贡献。

与会指导专家就推进项目研究建言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开题报告后,肯定了项目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学术价值,对课题组所做的前期准备给予了高度肯定,并对项目研究的进一步落实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教授指出:项目组集中了学界最顶尖的一批中青年甲骨学者,完全有能力完成本项目。项目研究既重视“史”的视角,又突出语言学的观点,同时结合缀合、断代、数据库技术,可以预期成果将带来重大突破。建议:(1)数据库建设要重视顶层设计,并要有长远眼光,希望本项目成果成为以数据库处理甲骨材料的范本;(2)事件的分类标准要考虑清楚,对于尚不能分类的要特殊处理,一条卜辞存在多种事类,则要逐一标出;(3)要充分利用学界已有数据成果,如复旦大学推出的“缀玉联珠”甲骨文缀合库,要吸收进来。

著名甲骨学家、四川大学彭裕商教授建议:课题组既有扎实的研究基础,又有周密完备的项目论证思路,相信能够完成好项目。建议:课题组要充分利用分类断代的成果,并加强标准的判定。

吉林大学古籍所所长冯胜君教授认为:项目推进顺利,开题时已完成数据平台的搭建,可喜可贺。建议:(1)项目经费使用要统筹安排;(2)数据标注要充分注重“顶层设计”;(3)研究成果要加强可视化展示。

著名甲骨学家、西南大学喻遂生教授指出:(1)项目研究要充分注意长远目标和有限目标,长远目标要突出项目的长远规划和未来意义,有限目标是力争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结项;(2)用赎买或合作的方式,充分吸收学界已有数据成果,节省劳力和经费,使数据成果利益最大化。

西南大学邹芙都教授对项目的意义和课题组前期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提出相关建议:(1)项目要求的研究时间有限,要做好规划;(2)排谱中事类不全的要舍弃;(3)卜辞事类在数据库中要考虑互见。

最后,李发研究员代表课题组对专家们的评议表达了诚挚的感谢,并表示课题组会认真汲取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细化研究思路,完善研究计划,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要,产出一批具有原创性、开拓性和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同时也希望课题组以后能继续得到各位专家的指导,表达了不负各位专家的提携、各位领导的信任,不负韶华,不负这个“古文字研究”的春天,日就月将,奋发有为,以出色的成果来回馈社会。

与会领导和嘉宾致辞

在开题报告会上,西南大学社科处副处长王作军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王作军副处长代表学校向莅临开题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向项目组获准立项并开题表示祝贺,对课题研究提出三点希望:第一,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为目标,精耕细作,为坚持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做好基础性工作;第二,继续坚持做好有组织的科研,秉承科学思想,求真务实,坚持问题导向,严把质量观,推出精品力作;第三,坚持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做有历史记忆的成果,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作出进一步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