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讲座综述|王志平研究员讲座成功举行
发布时间: 2023-05-28 13:05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2

5月20日晚,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学行堂名家讲座”在336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王志平研究员,讲座题目为“之鱼通转的新认识”。文献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讲座,文献所及文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王老师介绍了陈新雄、华学诚、王宁、黄易青等学者关于“闾”“里”是否为同源词的讨论,引导大家思考上古之部字有无可能和鱼部相通。对于这一问题,杨荫杭《五十六声势辨》从汉藏比较的角度提出之鱼皆读a。龚煌城则将藏语a与汉语ə相比较,指出藏语、缅甸语的元音结构中均没有ə而汉语有a与ə的区别,并推及其他亲属语言以及汉语方言。

接着,王老师由之部ə为什么会对应亲属语言的a的问题引入之部的正韵与变韵,介绍了从清代学者发端的“古敛今侈”与“古侈今敛”说的争论以及背后的音理。王老师指出,汉字无法显示语音的演变,谐声、通假只能证明古音相同,并不能分辨之部确切的音值。“古侈今敛”说将“咍”视为古本韵,“之”为变韵,符合元音高化的规律。

其后,王老师指出传统古音研究的局限,并对之部古音的音值进行了详细分析。王老师列举了钱玄同、杨树达与黄典诚等学者的观点,并对古音构拟的手段之一“音系分析法”进行介绍。钱玄同把阴入阳对转的咍德登韵部构拟为同一个元音ə,而王老师根据梵文等材料,提出了蒸部、职部自古是əng、ək还是ang、ak的疑问。为解决疑问,王老师又列举出汉藏亲属语言中的之职蒸部主元音为a的一些典型例子,根据这一线索探讨了古今方言演变的问题。

最后,王老师详细论述了之鱼合一与之部两分以及元音ə的性质等问题。元音ə可能从其他元音弱化而来,并且元音变换在汉藏语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之鱼通转的密切关系,可能正是元音a与ə交替的表现。在此基础上,王老师提出,从a~ə交替的角度也更容易解释传统的内言、外言问题。也即元音a的发音内而深,元音ə的发音外而浅,这样解释也许比解释为一等与三等的区别要好的多。

王老师表示,ə(之)、a(鱼)通转是一个很普遍的语音现象,我们不能死守之部始终就是一个ə、ɯ或i这样的韵部观念,之职蒸部皆可一分为a与ə二部。

孟蓬生教授引用清代江永所说的“治学三难”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孟老师指出,治学“淹博难”,但王老师眼界开阔,在论述之鱼通转问题时运用了丰富的材料;治学“识断难”,但王老师能够娴熟地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处理材料并得出合理正确的结论;治学“精审难”,但王老师能够将考古与审音紧密结合,研究方法细腻严密,加深了我们对之鱼通转的认知。

在提问交流环节,重庆大学张峰老师就音值的变、音理的不变与其他语音是否也存在类似情况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文献所马文杰同学就怎样利用亲属语言和域外译音等材料进行学术研究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叶美玲同学就a到ə的交替和之鱼两部之间的分野等问题向王老师请教。王老师一一给予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