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出土文献文库 > 简帛研究 > 正文
【首】讀書班 | 安大簡《詩經》討論紀要(2019.11.04)
时间:2019年11月16日 16:54   作者:本站编辑   编辑:本站编辑   审核: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附件:安大簡《詩經》讀書班討論紀要 (2019.11.04).pdf

11月4日主要研讀《鶉之奔奔》《定之方中》兩首詩,主要討論了安大簡同一字的字形不一致以及“競競”的釋義問題。另外探討了《桑中》詩(前一天的討論對象)中“遺”字的意義。

一、文字學

譚樊馬克提出:“‘楚’在不同篇章字形不同(記錄者按:“

為疋室”之“疋”和“

室”之“

”),而有趣的是這個字明明西周甲骨文就有了,為何楚文字自己還不統一,難道說《毛詩》的‘楚’是另一種用字?”

顧國林認為:“同一篇詩裡,各章等同位置上,明顯是相同字的,故意寫成不一樣(以有無某個部件最為常見),這違背了書寫中簡明易懂的交流目的。”

他還舉出《碩鼠》和《桑中》中的例子以示說明:

(《碩鼠》) (《桑中》)

譚樊馬克則認為:“同一字形的不同寫法只能說是當時用字沒有規範,不能說不務實。或者是藝術效果上避重複,手寫書法至今還是如此。”

王森提出:“甲骨刻辭裡,也有刻手故意把同一個字刻成不同的結構,頗有‘炫技’的意味,楚簡中的這種現象或者也體現書手的書法追求。”

二、訓詁學

蕭旭提出,“鶉之奔奔,鵲之競競”,今本“競競”作“彊彊”。整理者引《說文》:“競,彊語也。”又引《爾雅》:“競,彊也。”又引《廣雅》:“競競,武也。”按:競、彊一聲之轉。《說文》《爾雅》是聲訓。《詩·長發》:“不競不絿。”馬王堆帛書《五行》引“競”作“勮”,並解釋說“勮者,強也”;郭店簡《五行》引“競”作“𠣃”。“競”亦作“兢”,《說文》:“兢,競也。”《書·大誥》:“洪惟我幼沖人嗣無疆大歷服。”楊樹達曰:“‘無疆服’即《臣卣》之‘無兢在服’也(古兢、疆音同)。”(楊樹達《釋“服”》,收入《積微居小學述林》卷3,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79頁。)“競競”訓武、彊,則“奔奔”自當據《韓詩》讀作“賁賁”,義取鄭氏所注“爭鬥惡貌”。另外,孟蓬生對前一天的討論對象《桑中》詩中的“遺”字的意義進行了探討。他指出:“從‘饋贈(人或財物等)’義到‘送行’義,似乎存在一個詞義引申斜坡:賸——送,饋——遺。‘遺’从辵,跟‘送’从辵一樣,看作為‘送行’義造的本字很合適。但傳世典籍中‘遺’似乎未見‘送行’義。”譚樊馬克補充道:“日語在使用漢字時,‘贈送’也是同義——おくる,而且‘饋孔子豚’寫成‘歸孔子豚’,不一定單純是音近。”

執筆:王 雪

審覈:王化平

終審:孟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