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姓氏極爲豐富,其中包含的語言文化信息也頗爲豐富,頗有其研究價值,故關於彙集和研究中國人姓名的成果頗多,有關研究也頗爲成熟,如《萬姓統譜》《百家姓》《白虎通》的《姓名篇》;商務印書館《中國人名大辭典》(1921年)、吉常宏、吉發涵《古人名字解詁》(語文出版社,2003年),等等。
就姓氏而言,當前最大型的語文辭書《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第二版)所收材料是最爲豐富的,這兩部辭書是目前古今兼收的重要的大型漢語語文辭書,對姓氏自然也是古今兼收。
20世紀以來,我國出土了大量的簡帛材料,《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就是其中最爲重要的材料之一。三國吴簡不僅數量巨大,而且内容也很豐富,涉及孫吴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吴簡構成的主體是各式賬本和名册,主要有吏民們佃種土地數量以及每年繳納賦稅的記録、吏民户籍、師佐户籍等等,因此其記録了大量的人名(指姓名,下同),涉及人名的記録多是程式化的書寫格式,如地名+人名、官名+人名、身份詞+人名、成年與性别+人名等。正因爲人名標志明顯,故簡文中的人名往往可以得到明確。
我們將現已刊布的吴簡中數以千計的人名中的姓氏,與《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 所收姓氏進行一一對照,發現有不少姓氏兩部大型語文辭書均未收録,或《漢語大詞典》 未收録而《漢語大字典》雖收録,但所舉出的書證時代太晚。[1]這類姓氏共有25個,分别是仴、丞、睪、供、使、勇、宙、棋、業、敉、掶、烝、焉、忩、童、粻、萌、蓴、蔦、給、這、詩、誦、除、問。
如上所述,中國人名的研究已相當成熟,《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又是當前有關姓氏收録最爲全面的辭書,故吴簡所見這25個姓氏,數量應該説是較大的,自然也説明三國吴簡中有關姓氏的語料具有重要價值。下面,我們將這25個姓氏按《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條目順序逐一列出。[2]
仴
《漢語大詞典·人部》未收“仴”字。
《漢語大字典·人部》“仴[wò]”:“地名。《玉篇·人部》:‘仴,地名。’”也未收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人名“仴妾”,可知“仴”乃一姓氏。故《漢語大詞典》 當補“仴”條,立“地名”“姓”兩個義項;《漢語大字典》“仴”下當增姓氏義項。吴簡用例:《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109:“大田丘大女仴妾。”
丞
《漢語大詞典·一部》和《漢語大字典·一部》“丞[chéng]”下均無姓氏義項。
在《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姓氏“丞”,如“丞謾”等人名,故可確認“丞”確爲三國時期孫吴地區的一個姓氏。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嘉禾吏民田家莂》 4·219:“同利丘男子丞漫,佃田廿町,凡卌五畝,皆二年常限。”同利丘,地名。丞謾,人名,姓丞名謾。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嘉禾吏民田家莂》 5·310:“同利丘男子丞漫,佃田廿町,凡卅八畝,皆二年常限。” 睾
《漢語大詞典·丿部》與《漢語大字典·丿部》“睾”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睾紀”一人,姓睾名紀。此人名共出現22次, 21次爲關丞。可見,“睾”確爲一姓氏無疑。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42:“嘉禾□年三月廿一日盡丘繼仁、關丞睾紀付掾孫。”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肆)》 4222:“□文書前部丞睾紀右尉□得□□□□□ 縣界”
供
《漢語大詞典·人部》“供1[ɡōnɡ]”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詞典·人部》“供[ɡōnɡ]”:“④姓。”文獻用例為明朝《萬姓統譜》,也比《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晚得多。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 “供便”“供士”等姓名,故可確認“供”爲當時的一個姓氏。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貳)》 8888:“都鄉皮二枚,嘉禾二年八月廿六日吴唐丘歲伍供便付庫吏殷連受。”都鄉,地名。都鄉皮,指都鄉上繳的皮。吴唐丘,地名。歲伍,服役一歲者。供便,人名,姓供名便。殷連,人名。此句意爲:嘉禾二年八月廿六日, 吴唐丘的歲伍供便付給庫吏殷連都鄉皮两枚,殷連經手收受。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貳)》 2721:“二年稅白米十一斛,嘉禾三年三月九日息丘供士、關邸閣李嵩付倉吏黄諱、史潘慮受。”息丘,地名。供士,人名,姓供名士。關邸閣,主管邸閣事務的下層官吏。李嵩,人名。黄諱,人名。潘慮,人名。
使
《漢語大詞典·人部》“使[shǐ]”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人部》“使”:“⑯姓。”文獻用例爲《萬姓統譜》,晚於吴簡用例。
吴簡用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肆)》 4751:“嘉禾三年十月廿一日付書史使盧、杝師夏軍。”
勇
《漢語大詞典·力部》“勇[yǒnɡ]”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力部》“勇[yǒnɡ]”:“④姓。”文獻用例爲明朝《萬姓統譜》,晚於吴簡用例。
吴簡中有“勇”作爲姓氏使用的用例,如有“勇客”“勇覬”等姓名,故可確認“勇”爲當時的一個姓氏。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10139:“宜陽里户人,公乘勇覬年卌四,筭一,給州吏。”宜陽里,地名。公乘,民爵。勇覬,人名,姓勇名覬。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10385:“吉陽里户人,公乘勇客年卌一,筭一,踵兩足。”吉陽里,地名。公乘,民爵。勇客,人名,姓勇名客。
宙
《漢語大詞典·宀部》和《漢語大字典·宀部》“宙[zhòu]”下都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見人名“宙揚”,姓宙名揚,可見“宙”確實時當時的一個姓氏。例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6974:“入中鄉東㚘丘男子宙揚二年布一匹。”
棋
《漢語大詞典·木部》和《漢語大字典·木部》“棋[qí]”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見“棋”姓的人名共15例。如“棋生”“棋孟”“棋黟”,可見 “棋”確爲三國孫吴地區的一個姓氏無疑。例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4458:“入小武陵鄉嘉禾二年帥客棋生限米五斛胄畢,嘉禾二年十月廿五日楮下丘棋生、關邸閣董基,付三州倉吏鄭黑受。”小武陵鄉、楮下丘爲地名。帥客、關邸閣、三州倉吏爲職稱名。棋生,人名,姓棋名生;董基,人名;鄭黑,人名。胄,蓋讀爲“逐”。逐,求取。胄畢,指征收完畢。此句大意爲:小武陵鄉帥客 棋生所繳納的嘉禾二年限米五斛征收完畢(胄畢),嘉禾二年十月廿五日楮下丘的棋生和關邸閣董基,交付給三州倉吏鄭黑收。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嘉禾吏民田家莂》 4·275:“伻上丘男子棋孟,佃田二町,凡五畝,皆二年常限。旱畝收布六寸六分。”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3376:“年十月廿三日彈浭丘棋黟、關邸閣董基。”棋黟,人名,姓棋名黟。
業
《漢語大詞典·木部》和《漢語大字典·木部》“業[yè]”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見人名“業浚”,姓業名浚,可見“業”確爲三國孫吴地區的一個姓氏。吴簡用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肆)》 4117:“監丘業浚直米五十九斛。”
敉
《漢語大詞典·攴部》和《漢語大字典·攴部》“敉[mǐ]”下都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見人名“敉交”,姓敉名交,可見“敉”確爲一姓氏。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2844:“入敉交、謝進所備生口大女萬汝錢七百六十八子五百,嘉禾二年七月十四日大女謝汝付主庫吏殷連受。” 掶
《漢語大詞典·手部》和《漢語大字典·手部》均未收“掶”字。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掶”姓人名。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7432:“高遷里户人公乘掶聱,年卅一,筭一,給州吏。”掶聱爲人名,姓掶名聱。
烝
《漢語大詞典·火部》和《漢語大字典·火部》“烝”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烝”作爲姓氏共出現了上百次。可見“烝”確實是三國孫吴地區的一個姓氏,且很有可能是一個大族。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39:“入南鄉頃佃丘烝蘇嘉禾二年口筭錢一千三百五十。”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1514:“嘉禾二年九月廿九日烝弁付庫吏殷連受。”
焉
《漢語大詞典·火部》“焉”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火部》“焉”:“⑨姓。《萬姓統譜·先韻》:‘焉,見《姓苑》。’”晚於吴簡用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見“焉倜”“焉緅”等焉姓人名,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7503:“鐮師劉陽焉緅,年卅一。”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8611:“中部督郵書掾焉倜言臨湘侯。”
忩 “忩”,同“悤”,《字彙·心部》:“忩,與‘悤’同。”悤,也作“怱”,《正字通·心部》:“悤,隸作‘怱’。”
《漢語大詞典·心部》和《漢語大字典·心部》“忩”下均無姓氏義項。
“忩”作爲姓氏在《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共出現4次,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嘉禾吏民田家莂》5·0552:“同桐丘男子忩(悤)郅,佃田十五町,凡廿七畝,皆二年常限。”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嘉禾吏民田家莂》5·0553:“同桐丘男子忩(悤)口,佃田四町,凡八畝,皆二年常限。”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嘉禾吏民田家莂》5·0687:“同寇丘男子忩(悤)磅,佃田四町,凡七畝一百廿步,皆二年常限。”
童
《漢語大詞典·立部》“童[tóng]”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立部》“童”:“⑩姓。”書證爲《廣韻》《通志》,晚於三國吴簡用例。
吴簡用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简(貳)》930:“陵丘童丑。”
粻
《漢語大詞典·米部》和《漢語大字典·米部》“粻[zhānɡ]”下均無姓氏義項。吴簡不乏其姓氏用例,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2304:“乾鍛佐粻元年卌,單身。”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2307:“鑢佐攸粻雀年卌六。”攸,地名。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2308:“乾鍛佐攸粻椎年□□。”
萌
《漢語大詞典·艸部》“萌”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艸部》“萌”:“⑦姓。《正字通·艸部》:‘萌,姓。五代蜀裨將萌慮。’” 晚於吴簡。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見“萌署”“萌力”等人名,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7530:“高遷里户人公乘萌署,年六十一。”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7328:“入廣成鄉嘉禾二年税米七斛冑畢,嘉禾二年十月廿三日三州丘大男萠力、關邸閣董基付三州倉吏鄭黑受。”冑,蓋讀爲“逐”。逐,求取。冑畢,指征收完畢。
蓴
《漢語大詞典·艸部》與《漢語大字典·艸部》“蓴”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蓴龍”一人,姓蓴名龍。可見“蓴”爲一姓氏,無疑。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7512:“模師下雋蓴龍年五十七。”下雋,地名。
蔦
《漢語大詞典·艸部》與《漢語大字典·艸部》“蔦[niǎo]”下都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蔦羊”一人,姓蔦名羊。可見“蔦”爲一個姓氏無疑。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10107:“吉陽里户人公乘蔦羊,年卅五,筭一。”
給
《漢語大詞典·糸部》與《漢語大字典·糸部》“給”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給帛”一人,姓給名帛。可見,“給”確爲一個姓氏無疑。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3258:“租米一斛五斗冑畢,嘉禾二年九月廿八日東平丘給帛、關邸閣董基、付倉吏谷漢受。”
繼
《漢語大詞典·糸部》與《漢語大字典·糸部》“給”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繼仁”一人,姓繼名仁。可見,“繼”確爲一姓氏,無疑。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42:“嘉禾□年三月廿一日盡丘繼仁、關丞睾紀付掾孫。”
這
《漢語大詞典·辵部》與《漢語大字典·辵部》“這”下均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見人名“這官”“這聾”“這湛”等,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 6148:“入桑鄉半丘男子這官二年布三丈七尺。”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貳)》3249:“大成里户人公乘這湛,年卌三,聾兩耳。”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貳)》921:“月五日□城丘這龍關邸。”
詩
《漢語大詞典·言部》“詩[shī]”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言部》“詩”:“⑥姓。”最早的書證爲《後漢書》,晚於三國吴簡。
吴簡用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壹)》5927:“下雋詩梅,年卅二。”
誦
《漢語大字典·言部》與《漢語大詞典·言部》“誦”下都無姓氏義項。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誦”作爲姓氏共出現25次,可見此確爲當時的一個姓氏無疑。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2476:“治師誦過年六十。”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2475:“剛佐建寧誦姪年五十三,妻在本縣。”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2454:“觚慰佐永新誦成年廿八。”
除
《漢語大詞典·阜部》“除[chú]”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詞典·阜部》“除[chú]”:“⑱姓。”書證爲《萬姓統譜》。晚於三國吴簡。
吴簡用例: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叁)》463:“入模鄉氐下丘男子除睾陽布一匹。” 問
《漢語大詞典·門部》“問[wèn]”下無姓氏義項。
《漢語大字典·門部》“問[wèn]”:“⑭姓。《廣韻·問韻》:‘問,姓,今襄州有之。’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證辨·問韻》:‘問,《姓苑》云,襄陽人。’《正字通·口韻》:‘問,姓。明問智,襄陽人。’”
今三國吴簡見人名“問皮”,可補《漢語大詞典》義項,也可提前《漢語大字典》首例文獻用例時間,如: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柒)》4772:“舂平里户人公乘問皮,年卅八,筭一。”
上述25個姓氏在《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中收録的情況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兩部大型語文辭書均未收録者。凡以下15個姓氏:丞、睾、宙、棋、業、敉、掶、忩、粻、蓴、蔦、給、繼、這、誦。
一類是《漢語大詞典》未收録而《漢語大字典》雖收録,但所引書證晚於走馬樓吳簡者。凡以下10個姓氏:仴、供、使、勇、焉、童、萌、詩、除、問。
吴簡所載居民有很大比例的土著成分,這一點早已是學界的共識。[3] 《漢書·西南夷傳》記南越王趙陀之語: “西北有長沙,其半蠻夷,亦稱王。”顔師古注:“言長沙之國半雜蠻夷之人。 ”可見漢初長沙郡就多雜“蠻夷”。新莽時期曾一度改長沙郡爲填蠻郡,也表明在朝廷觀念中,長沙地區仍然具有相當的蠻夷色彩。由此推測,吴簡中出現的這些姓氏不排除有些可能與當時當地蠻漢混居有關,有些姓氏有可能是當時居住在湘地的少數民族的姓氏。不過,我們卻不能因爲這些姓氏面孔較爲陌生我們就説它們是少數民族姓氏,這顯然是不合乎邏輯的。同时,統觀吴簡所見的姓名組合形式(即“姓”+“名” 組合),似乎這些姓氏更像漢姓,“蠻夷”姓氏色彩反倒不是很明顯。總之,至少我們現在還無法斷定某個姓氏是否為少數民族的姓氏。
無論如何,這些姓氏真實客觀地存在於中國的歷史中,是毋庸置疑的,屬於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當前最大型的語文辭書《漢語大詞典》和《漢語大字典》,理當增補進這些出土材料中的有關姓氏的語料,方利於這兩部大型辭書的進一步完善。同時,在大量出土新材料問世的今天,有必要重新編著或修訂“中國人名大辭典”類姓名工具書,像吴簡這類出土文獻,則是需要人們高度重視並及時納入的重要語料。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姓氏衆多的民族,姓名承載著諸多文化因素。吴簡中的這些姓氏語料,對於姓名文化和中國歷史的其他有關方面的研究,也都具有重要的價值。
[1]本文所論不包括《漢語大詞典》未收録而《漢語大字典》收録但書證不晚於吴簡,如:《漢語大詞典·人部》(卷一/p1348)“依”下無“姓”義項(自然當補)。
《漢語大字典·人部》“依”:“⑬姓。”《字彙·人部》“依,姓也。”書證《國語·晉語四》“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是也”。《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中有“依”姓用例,如《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肆〕》1761:“大女依汝賣女生口葉直錢六萬。”依汝,人名,姓依名汝。此句意爲:大女依汝賣女生口葉爲人奴隸,交易價六萬。
本文所論不包括“依”姓。
[2]本文所引簡文釋文符號,悉依張顯成主編:《楚簡帛逐字索引(附原文及校釋)》(四册本),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年。可詳見該書第一册《凡例》第14條。
[3]可參魏斌:《吴簡釋姓——早期長沙編户與族群問題》,《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二十四輯,2008年。
(本文原载于《长沙简帛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西书局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