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伯克父鼎
時代:春秋早期
出土時地:2019年從日本追索回歸。
尺度重量:口徑27.8、耳距28.3、腹最大徑26、腹深14.6、厚0.4、通高29釐米,重5.89千克。
著錄:《文物》2020年第9期,第36頁;《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285。
器型:
拓本:
釋文:伯克父甘婁乃執干戈,用伐我仇敵,乃受吉金,用自作寶鼎,用享於其皇考,用賜眉壽黃耇,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享。
(2)曾伯克父簋
時代:春秋早期
出土時地:2019年從日本追索回歸。
尺度重量:口徑20.5、耳距37.4、捉手徑11、腹最大徑26、腹深12.6、厚0.4、通高26.2釐米,器蓋重1.53、器身重4.22、總重5.74千克。
著錄:《文物》2020年第9期,第36頁;《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509。
器型:
拓本:
(器蓋內壁銘文)
(器身內底銘文)
釋文:器蓋內壁銘文:唯曾伯克父甘婁自作大寶簋,用追孝於我皇祖文考,曾伯克父其用受多福無疆,眉壽永命,黃耇
終,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器身內底銘文:唯曾伯克父甘婁自作大寶簋,用追孝於我皇祖文考,曾伯克父其用受多福無疆,眉壽永命,黃耇
終,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3)曾伯克父甗
時代:春秋早期
出土時地:2019年從日本追索回歸。
尺度重量:甑口徑31.6、腹最大徑29.8、耳距35.3、腹深20.6、厚0.3~0.4釐米,鬲口徑20、腹最大徑23.2、耳距25.2、腹深9.6、厚0.3~0.4釐米,通高43釐米,甑重5.07、鬲重3.59、總重8.66千克。
著錄:《文物》2020年第9期,第36頁;《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361。
器型:
拓本:
釋文:唯曾伯克父甘婁乃用作旅甗,子孫永寶。
(4)曾伯克父盨
時代:春秋早期
出土時地:2019年從日本追索回歸。
尺度重量:高18.4、寬18.8、耳距32.5、口長22、口寬15.5、腹最大徑25.2、腹深8.9、厚0.3、通高18.4釐米。器蓋重1.12、器身重2.68、總重3.8千克。
著錄:《文物》2020年第9期,第44頁;《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539。
器型:
拓本:
釋文:唯曾伯克父甘婁乃用作旅盨,子孫永寶。
說明:曾伯克父盨共兩件,大小、形製、紋飾、銘文等基本相同,《淺議回歸的曾伯克父青銅器》文中僅公佈一件,吳鎮烽先生《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538著錄有另一件。
(5)曾伯克父壺
時代:春秋早期
出土時地:2019年從日本追索回歸。
尺度重量:口徑12.1、腹最大徑19.5、底徑17、厚0.4、通高33.1釐米。器蓋重0.94、器身重2.95、總重3.89千克。
著錄:《文物》2020年第9期,第46頁;《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1062。
器型:
拓本:
(器蓋榫外壁銘文)
(器身口沿內壁銘文)
釋文:器蓋榫外壁銘文:唯曾伯克父自作寶飤壺,用匄眉壽黃耇,其萬年子孫永寶用。
器身口沿內壁銘文:唯曾伯克父自作寶飤壺,用匄眉壽黃耇,其萬年子孫永寶用。
說明:曾伯克父壺共兩件,大小、形製、紋飾、銘文等基本相同,《淺議回歸的曾伯克父青銅器》文中僅公佈一件,吳鎮烽先生《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01063著錄有另一件。
(6)曾伯克父
時代:春秋早期
出土時地:2019年從日本追索回歸。
尺度重量:口徑12.9、腹最大徑30、底徑17.7、厚0.2~0.4、通高35.4釐米,重6.40千克。
著錄:《文物》2020年第9期,第47頁;《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三編》1174。
器型:
拓本:
釋文:曾伯克父自作飤
。
說明:以上器型、拓本、釋文等有關資料均據湖北省博物館《淺議回歸的曾伯克父青銅器》(《文物》2020年第9期)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