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办刊物 > 正文
喜报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入選CSSCI(2021-2022)來源集刊目録
发布时间: 2021-05-25 09:1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3

近日,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接到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來函通知:根據《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集刊)遴選辦法》,《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入選爲CSSCI(2021-2022)收録集刊。據悉,這是《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2014年創刊以來,首次入選爲CSSCI來源集刊。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是由西南大學出土文獻綜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主辦,專門刊發有關出土文獻的文字研究、語言研究、文獻研究、圖書評論等最新成果的集刊,推出有關甲骨文、金文、簡帛、石刻及敦煌文獻等出土文獻研究的新學術成果;該刊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宏揚原創,發表交叉性、綜合性強的學術成果。

《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自2012年开始籌辦,2014年出版創刊号(第一輯)。從第十輯起改版,一年两輯,由巴蜀書社出版。該刊已收入中國知網和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臺,並成爲人大複印資料來源刊物。

乘著國家“冷門絕學”日漸走入大衆視野的春風,《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必將發揮更大的學術交流作用,成爲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領域新興學術平臺,爲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繁榮國家人文社會科學,實現“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稿 约

國學大師静安先生云:“吾輩生於今日,幸於紙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種材料,我輩固得據以補正紙上之材料,亦得證明古書之某部分全爲實録,即百家不雅訓之言亦不無表示一面之事實。”先生所言之“地下之新材料”即出土文獻也,謂其研究價值在於可補史,可辨僞。然以今日研究之盛狀觀之,出土文獻研究價值何止於斯。文字嬗變之進程,古代語言之沿革,文獻傳承之源流,歷史文化之本真,無一不可尋繹於出土文獻。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創辦學術論叢《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旨在探賾索隱,推陳出新,弘揚原創,發表交叉性、綜合性强的學術成果。本刊自2014年創刊,已推出九輯,借第十輯改版之機緣,呈此稿約,誠邀海内外致力於出土文獻研究之博雅君子惠賜大作,切磋學術,交流思想,助力今世出土文獻之研究,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傳承。一、本刊爲半年刊,一年兩輯,收入中國知網和維普中文期刊服務平台。二、本刊常設欄目:文字研究、語言研究、文獻研究、圖書評論等。三、來稿字數不限,3萬字以内爲宜。文稿請參《〈出土文獻綜合研究集刊〉稿例》。四、可發表會議或網站非正式出版的論文,但需作者確認自投稿本刊後不一稿多投。五、本刊採用雙向匿名審稿,來稿需另頁寫明作者簡介等個人信息。六、本刊常年接收稿件。投稿郵箱:ctwxzhyj@163.com。七、審稿周期不超過兩個月,無論來稿採用與否,都將通知作者。論文一經發表,即贈送樣書兩册並略致薄酬。稿 例

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題注

來稿的中文題目限20字以内,摘要限300字以内,關鍵詞一般在3至6個。題目字體與字號爲宋體三號加粗(副標題宋體小三號);作者仿宋體四號;摘要、關鍵詞宋體小五號。題目、作者、摘要、關鍵詞的英譯文字置於正文後,字體爲Times New Roman。全文末括注作者單位信息,宋體11號,右側對齊。來稿所關涉的項目及需要向有關人員表示感謝等,應以“*”題注的形式標在稿件正文首頁下方,字體與字號爲宋體小五號,左側縮進2個字符,同時括注項目批準編號。二

正文

正文文字請用宋體11號。正文中標題編排格式爲:一級小標題用“一”(居中、黑體四號加粗);二級小標題用“(一)”(左側縮進2個字符,宋體11號加粗);三級小標題用“1.……”(左側縮進2個字符,宋體11號)。

正文中徵引的文獻例句,可於句後括注出處;例句如需排列,請採用(1)(2)(3)……的形式連續編號。示例如下:(1)牧隻羌。(《甲骨文合集》39490/《合集》39490)(2)韋橐,大、小十。(《敦煌漢簡》1147)(3)躍躍毚兔,遇犬獲之。(《詩經·小雅·巧言》)(4)計食長給肉日五斤,酒二斗。(《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正文中涉及公元世紀、年代、年、月、日、時刻和計數等,均使用阿拉伯數字。正文中的圖片一定要清晰,達到出版標準;自造字或表外字一律採用圖片格式插入正文(不使用編碼方式造字),未經隸定的原形圖片字應儘量脱去底色。正文中的圖片、表格如超過一個,請分别用“圖1”“圖2”……及“表1”“表2”……的形式標明序號。表格若跨頁,續表加排表頭,同時要標注“續表”二字。三

注釋

正文中的引文及説明性注釋均採用當頁脚注(左側縮進2個字符,宋體小五號),每頁重新編號,注碼採用①②③……的形式。引文注釋格式如下(再次出現可省去出版社、出版年):

1.中文著作張顯成:《簡帛文獻學通論》,中華書局,2004年,第6-8頁。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89頁。[日]太田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語歷史文法》(修訂譯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375頁。(唐)李泰等著,賀次君輯校:《括地志輯校》,中華書局,1980年,第198頁。參看(清)王念孫《讀書雜志》卷一之一“由禱”條,江蘇古籍出版社影印,1985年,總第8頁下欄;項楚《敦煌文學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607、626-627頁。2.中文論文裘錫圭:《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三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中華書局,1983年,第79頁。李學勤:《清華簡的文獻特色與學術價值》,姚小鷗主編《清華簡與先秦經學文獻研究》,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6年,第5頁。

喻遂生:《甲骨文單個祭祀動詞句的轉换和衍生》,《語言研究》2002年第2期。

黄德寬:《漢語史研究要避免落入新材料的陷阱》,《文匯報》2017年2月3日。

陳劍:《殷墟卜辭的分期分類對甲骨文字考釋的重要性》,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1年,第67頁。謝明文:《談談青銅酒器中所謂三足爵形器的一種别稱》,2015年4月1日,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79。參看黄錫全《楚器銘文中“楚子某”之稱謂問題辯證——兼述古文字中有關楚君及其子孫與楚貴族的稱謂》,《江漢考古》1986年第4期;黄文傑《説朋》,《古文字研究》第二十二輯,中華書局,2000年,第278-282頁。3.外文文獻

William H. Baxter, Laurent Sagart. Old Chinese: A New Reconstruc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 p.121, 132.Lothar von Falkenhausen. 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 (1000-250 BC):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Los Angeles: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2006, pp.15-16.Ariel Cohen. “Generics and Mental Representations.” 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 Vol. 27, No. 5 (Oct., 2004), pp. 529-556.Paul J. Hopper. “On Some Principl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In E. C. Traugott and B. Heine (eds.), Approaches to Grammaticalization. Amesterdam: John Benjamins, pp. 17-35.鷹取祐司:《肩水金関遺址出土の通行証》,《古代中世東アジアの関所と交通制度》,汲古書院,2017,179頁。

其他事項

1.本刊用繁體字排印,全文1.25倍行距。

2.引文務必核對原文,確保準確無誤。3.正確使用標點,注意兩個書名號(《》《》)、前後表達對等關係的引號(“”“”)之間不用頓號;單書名號用“〈〉”。4.若列參考文獻,可置於正文後、英文摘要之前,格式與引文注釋基本相同,但不著録頁碼;文中引用文獻若使用簡稱,可於正文後、參考文獻之前附上引用文獻之全稱與簡稱的對照信息。5.另頁附作者簡介及聯繫方式(工作單位、通信地址、郵政編碼、電子郵箱、手機號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