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交流 > 正文
含弘大讲堂|赵平安教授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3-06-26 20:28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10

6月16日晚,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办的“含弘大讲堂”名家讲座在336会议室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清华大学历史系赵平安教授,讲座题目为“西周金文中的‘取

若干锊’及相关问题”。本次讲座由文献所所长孟蓬生教授主持,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文献所及文学院部分师生到场聆听,另有一百余名师生在线观看。

西周金文中的“取

若干锊”,是极其重要的历史资料,前辈时贤讨论甚多,至今没有一致意见。学界争论的焦点在于“

” 释读。赵老师认为该字宜释读为“

”,并引用邓佩玲女士对“

”的字形梳理意见,将其分为甲类写法和乙类写法,这两类文例相同,但字形差异较大。

赵老师认为,

的结构主要是由“徵”与“貝”构成。裘锡圭先生曾对“徵”进行考释,并将其与金文

、秦印

、睡虎地秦简

等字形联系,在此基础上,赵老师认为亦可对“

”的异体进行联系。赵老师对西周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 “

图片” 的字形演变情况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各位学者对“

”的考释意见,认为以“

”否“

”的旧释并不妥当。

赵老师认为,学者们以往认为

应释读为“遄”,赵老师综合讨论了战国楚简、阜阳汉简等材料中相关字的字形和意义,认为乙类写法上部所从可能是“

”,“

”与“耑”在古文字中相讹混,因此,

当释读为“

”。

赵老师认为“锊”当是一种称量单位,“

”应与“爯”记录同一个词,表示称量货币的意思。根据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的辞例,赵老师认为“

”可能得名于金属刀币,而“稱”则是称量之名。“取

若干锊”见于册命金文,可能是一次性赏赐,也有可能是直接赏赐称量货币。

在交流讨论环节,马超老师、郑邦宏老师、李发老师和喻威同学就相关问题向赵老师请教,赵老师予以详细解答。

讲座结尾,孟蓬生教授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对赵平安教授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