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介绍 > 学位论文 > 正文
文献所2020年硕士毕业论文推介——碑刻方向
发布时间: 2020-07-24 21:32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4

《漢魏六朝碑刻校注》所收造像記校補

學科專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研究方向:比較文字學

指導教師:鄧章應

研究生:孫穎

摘要:碑刻釋文的著作,至今還沒有哪一部沒有釋讀方面的問題,這一方面體現了碑刻文獻釋讀的難度之大,另一方面説明碑刻文獻釋讀和整理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繼續進行下去。造像記作為石刻文獻的大宗,有著同樣的情況。但是,若對所有著作所收的造像記錄文、注釋進行校補,費時過長,并不現實,也不必去進行這樣的重複性工作。故選取一種質量較高的著作,在其基礎上繼續完善,將是既經濟又有效的方式。《漢魏六朝碑刻校注》正是這樣的一部著作。

在收錄有拓片的1417通碑碣中,包含400餘篇宗教造像記,占比近30%。雖未窮進性的對這一時期所有的石刻造像進行收錄,但其選擇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基本包含了這一時期宗教石刻造像的基本面貌。既包含了數量衆多的佛教造像,又兼收道教和佛道融合造像記。既收錄了存世數量較少的南朝造像,又收錄了數量可觀的北朝造像。對於收錄的每一通石刻造像記拓片,《校注》均給出了逐字的錄文和審慎的注釋,以時間先後爲序,按照圖版、錄文、注釋的順序排列,方便讀者學習、研究。文在尊重原刻字形的基礎上,也注重吸取前人的研究成果。注釋在俗字考訂,殘字考釋,詞義辨析,校定前人“闕漏衍訛”等方面有豐富的成果,在題名、典故、姓氏、人名、職官、年代考辨等方面亦有很多審慎、精到的見解。且注重同時期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的結合。

縱觀全書,可以發現《校注》的內容涵蓋了造像記語言文字研究的方方面面,可以説是該時期造像記材料整理與研究的集大成者。但篇幅巨大,難免有一些在出版前未能解決的問題。有一些地方未關注到前人已有的成果,或未能識別前人的正確認識。部分更清晰的拓本在《校注》出版後才公佈。有待後續學者繼續研究。

目前學界對這一批材料的考訂和補充,散見在單篇的期刊和學位論文中。對於正確的釋讀這些材料有一定的補充。但一些字形的認定依然存在爭議,部分詞義的理解仍有待商榷,還有一些俗字形成的原因有待進一步考察。對於拓本的真僞,《校注》雖在收錄的過程中已進行過一次識別,在不漏收的情況下盡量保證所收拓本的真實性。但其中還雜有未識別出來的僞作。有些是《校注》未關注到前人的辨僞成果,還有一些在《校注》出版後陸續被學者證明為僞。另有一通西魏大統十三年的《杜魯清等造像記》,此前未被懷疑,在本文中首次論證為僞。

本研究選取《校注》中的造像記作爲校補的對象,在毛遠明先生研究的基礎上,對正文進行校考,對拓本的真偽進行力所能及的判斷和考證,對題名進行重新審視。文章的主要內容也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分別在第二、三、四章進行論述。

在第二章的正文校補部分,包含47篇造像記錄文和注釋內容的考訂結果,并對考釋過程中出現的三則最典型的俗字進行了專題研究。在第三章辨僞章節,指出一通前人未發現的偽拓,並對前人已指出的10通僞造或疑僞的造像記進行了匯總整理。在第四章標題校訂章節,對《校注》和《提要》不一致的63例進行匯總整理,在此基礎上,提出造像記命名規則的完善建議。

關鍵詞:《漢魏六朝碑刻校注》;造像記;正文校補;標題校補;辨僞

《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北魏至初唐墓誌整理及文字考釋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碑刻文獻整理與碑刻語言文字研究

指導教師:何山副研究員

論文作者:熊曉宇

摘要:《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下簡稱《新獲二〇一五》)是由齊運通、楊建鋒兩位先生編著,中華書局2017年2月出版的碑誌材料總匯。該書收錄東漢至元碑誌材料三百九十八通,大多出土於洛陽及其周邊地區,另有少數碑誌出土於西安、濟南、成都等地,其中部分材料已入藏洛陽九朝刻石文字博物館。該書以誌主最後一次入葬時間爲序,公布碑誌拓本,並簡要介紹誌石尺寸,誌文行款,誌主卒葬時間和撰、書、刻者名錄等。該書内容豐富,爲文史等相關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新獲二〇一五》收錄一百四十三通北魏至初唐墓誌,多爲新刊布材料,具有較高的歷史、書法、語言文字等研究價值。由於目前學界對這批材料的釋讀整理尚處於零散狀態,文字研究亦不充分。故本文以之爲研究對象,訂補及注釋六十四通已有釋文的墓誌,釋讀其餘七十九通未釋文的墓誌,並加注解,在此基礎上開展文字專題研究。

論文主要分爲五個部分:緒論、北魏至初唐墓誌校注、殘泐字考辨、俗字考辨、同形字辨析。

第一章緒論。主要論述選題依據、材料特點、研究現狀及研究價值、研究思路與方法等內容。

第二章北魏至初唐墓誌校注。依照原書順序,校理已有釋文,補正闕誤;釋讀未見釋文的墓誌;並考證誌文中的疑難字詞、相關歷史人物和事件、原刻錯漏等,酌加注釋,以便充分挖掘這批材料的文字、詞彙和史料價值。

第三章殘泐字考辨。選取六十二個較難辨識的殘泐字形,分十類進行考辨,總結考辨方法。

第四章俗字考釋。選擇所涉墓誌材料中的二十六個形變較特殊、字形較生僻的俗字,全面考察其俗變軌跡及發展演變情況,揭示字形之間的源流關係及傳承規律,以期爲近代漢字和漢字發展史研究提供實證材料。

第五章同形字辨析。收集及考辨十五組大型字書未見收載,亦或大型字書收錄,但已有碑誌釋文未能準確分辨的同形字,理清字際關係,還原字詞對應的本來面貌,從一個方面呈現漢語同形字。

關鍵詞:《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北魏至初唐墓誌;校注;文字考釋;碑刻文獻整理與近代漢字研究

《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盛唐至晚唐墓誌整理及異體字研究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碑刻文獻整理及碑刻語言文字研究

指導老師:何山副研究員

論文作者:黃程偉

摘要:齊運通、楊建鋒兩位先生主編的《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2017年於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收錄了東漢至元代398通新見墓誌材料,其內容涉及歷史、政治、文學、軍事、民族、宗教、藝術等方面,是進行文史等相關研究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但由於該書所收墓誌多爲新刊布的材料,學界對其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收錄的盛唐至晚唐墓誌共206通,排除5通疑僞墓誌,其餘201通爲本文的研究材料,他書或文章已著錄其中的135通,其中66通仍屬首次刊布。雖然他書或文章已著錄的135通墓誌可以找到釋文,但釋文質量參差不齊,不利於這批材料的科學使用,亟需對其進行校理;其中首次刊布的66通墓誌,亟需對照圖版做出準確的釋文及注釋。此外,這批墓誌大多以楷書書刻,少量由隸書及行草書寫成。它們真實地反映了當時文字的書寫及使用狀況,爲近代漢字研究,特別是異體字研究,提供了珍貴材料。本文選取《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收錄的盛唐至晚唐201通墓誌爲研究對象,校理釋文,開展異體字專題研究,以期爲學界提供一份相對準確的釋文,並探討盛唐至晚唐碑誌異體字變化的特點和規律,從而管窺近代漢字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趨勢,爲漢字發展史研究提供有益參考。

論文共分爲五個部分:緒論、辨僞、釋文校注、異體字研究、異體字例釋。

第一章緒論。概述本文的研究材料、研究現狀、選題依據、研究意義、研究思路、研究方法、重難點等。

第二章材料辨僞。分別從文字形體、史實考辨、書法風格、墓誌紋飾等方面,對唐天寶五年《劉同墓誌》、唐天寶五年《翟守懿與季子翟知墓誌》、唐大和九年《蘭興與夫人王氏墓誌》、唐開成五年《崔蔇墓誌》、唐會昌三年《李德餘墓誌》進行辨僞。

第三章釋文校注。將《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盛唐至晚唐201通墓誌按時間順序排列,先簡要介紹每篇墓誌的出土時地、紋飾風格、書體、行款、撰文人、書丹人、文獻價值,再對每篇釋文做出校注。校注重點爲墓誌原刻問題、特殊異體字字形、史實、疑難詞語等。

第四章異體字專題研究。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並界定異體字;第二部分爲異體字分類研究,如簡化、繁化、訛混、改換、變異、類化、構件位移、行草書楷化等,並輔以實例分析。

第五章異體字例釋。選取《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盛唐至晚唐墓誌中的79個疑難異體字進行考辨。

關鍵詞:《洛陽新獲墓誌二〇一五》;盛唐至晚唐墓誌;整理;異體字研究;漢字發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