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介绍 > 学位论文 > 正文
文献所2023年硕士论文推介——石刻文字方向
发布时间: 2023-06-24 22:2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

汉语言文字学之碑刻研究

赵瑞娟: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同源典故词语研究

指导教师:何山 副研究员

摘要:目前,尚未有基于源、形、义相统一,系统研究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的论著,本研究旨在弥补这一薄弱环节,从而拓展唐代碑刻同源典故词语研究范围和内容,爲构建汉语同源典故词语系统服务。本文以《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第三册)唐代开元至贞元年间(714—805)261 种墓志爲主要研究材料,在准确释读拓本文字、科学整理墓志文本基础上,顺向提取出志文中的 388 个同源典故词语,作爲本文的研究对象。论文主要分爲五大部分:

第 1 章爲绪论。主要梳理传世文献及碑刻文献典故词语研究现状,界定典故、典义、典故词语、同源典故词语等相关术语,介绍本文的研究材料、对象、方法及创新点。

第 2 章主要解决科学提取研究对象问题。建立典故词语“顺向提取”新理论,确立“顺向提取”理论原则及操作方法,从而提出典故词、涉典词语新的判断标准,并重新划分典故词语类别,即典故词、涉典词语、典故词兼涉典词语三大类。

第 3 章爲形式研究。首先,据典故词语构成元素与典源要素字面之间对应关系,将其生成方式总体概括爲直接生成、间接生成,并在此基础上分门别类地考察典故词、涉典词语的直接生成、间接生成过程。其次,据典故词语生成方式及途径的不同,进一步考察典故词语的生成动因及机制,主要从组块心理过程、隐喻、转喻、使用频率及语言系统规律等维度展开。然后,进一步探讨韵律、语义、文体各因素如何对不同类型的典故词语起制约作用。

第 4 章爲语义研究。首先,确立同源典故词语语义系统的构建原则与方法,划分语义范畴,建构二级层级体系。其次,考察同源典故词语语义系统性表现,分析系统成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主要爲同义聚合、反义聚合。然后,探讨同源典故词语语义演变途径与机制,主要爲引申、缩略。最后,总结同源典故词语语义演变规律,主要表现爲典源义制约语义演变的基本方向、去典故化等。

第 5 章爲源、形、义综合研究,主要从同源同义、同源同形两大类型探讨典故词语源、形、义三者之间的配合机制,对同源典故词语形式、意义研究进行理论总结。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凡 例/V

1 绪论/1

1.1 研究现状/1

1.2 相关术语界定/ 7

1.3 研究材料、对象及方法/9

1.4 创新点/10

2 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同源典故词语顺向提取/11

2.1 同源典故词语顺向提取的本质内涵/12

2.2 同源典故词语顺向提取的实践操作/13

2.3 同源典故词语顺向提取相关问题研究/ 19

3 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同源典故词语形式研究/25

3.1 同源典故词语生成研究/25

3.2 同源典故词语表现形式与制约因素/46

4 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同源典故词语语义研究/ 53

4.1 同源典故词语语义系统研究/53

4.2 同源典故词语语义演变研究/62

5 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同源典故词语源形义综合研究/71

5.1 同源同形典故词语研究/71

5.2 同源同义典故词语研究/73

5.3 同源典故词语源形义综合研究理论及应用价值/75

结 语/ 79

参考文献/83

附录一:《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第三册)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汇释/87

附录二:唐开元至贞元(714—805)墓志同源典故词语及语例索引/183

后 记/ 235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主持的科研项目/239

罗琦:唐末(805-907)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

指导教师:何山 副研究员

摘要:唐末藩镇割据,国力由盛转衰,语言文字系统呈现新的时代特点。该时期墓志文献较好保存下当时语言文字使用的原始面貌,且出土数量丰富,涉及对象广泛,是进行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的理想材料。现阶段有关唐永贞至天祐(805-907)墓志研究主要有俗字考释、历史补正、典故考释等方面,未见涉及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的成果。本文主要依据近年新见唐永贞至天祐(805-907)年间墓志材料,整理研究这一时期汉字字形与音义关系,以期揭示该时期汉字使用特点。

论文以唐末墓志(805-907)爲研究对象,主要以裘锡圭《文字学概要》相关字形与音义关系的论述爲理论指导,揭示该时期墓志文献材料的用字规律和特点,并阐释其原因,以期爲汉字发展史和职用史研究提供应有支撑。

全文共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爲绪论。第一节系统介绍了研究材料的范围、来源和特点,以及处理材料的基本原则。第二节爲研究综述,主要介绍唐末墓志研究现状以及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现状,目前未见专门研究唐末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的成果。第三节爲研究思路、方法及相关术语说明。

第二章至第四章系统分析唐永贞至天祐(805-907)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类型。主要分爲一字形对应多音义、一音义对应多字形、多音义对应多字形三个方面。第二章分爲两节,举例分析由假借、文字同形等因素造成的一字形对应多音义现象。

第三章共分四节,主要从假借、异体、文字同形、文字分化等方面进行研究。其中异体现象因涉及对象广泛,又从古文字遗留、改换声符形符、字形简省、构件讹混、字形类化等方面分类考察。唐末墓志中,多音义对应多字形的用例不多,故第四章仅略举几例,以窥见当时用字面貌。

第五章爲唐永贞至天祐(805-907)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相关理论探讨,共分两节:第一节总结探讨唐末墓志用字特点;第二节从了解用字习惯、汉语史研究、中古音研究三个方面,探讨唐末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摘 要/I

Abstract/III

凡例/V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材料/1

第二节 研究综述/2

第三节 研究思路、方法及相关术语说明/ 6

第二章 唐末(805-907)墓志一字形多音义现象研究/ 9

第一节 由假借造成的一字形多音义现象/9

第二节 由文字同形造成的一字形多音义现象/39

第三章 唐末(805-907)墓志一音义多字形现象研究/45

第一节 由假借造成的一音义多字形现象/45

第二节 由异体造成的一音义多字形现象/78

第三节 由文字同形造成的一音义多字形现象/211

第四节 由文字分化造成的一音义多字形现象/223

第五节 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一音义多字形现象/226

第四章 唐末(805-907)墓志多音义多字形现象研究/240

第五章 唐末(805-907)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相关理论探讨/252

第一节 从字形与音义关系看唐末墓志用字特点/252

第二节 唐末墓志字形与音义关系研究的价值和意义/258

结语/260

参考文献/262

附录一:论文所涉唐末(805-907)墓志名录/266

附录二:《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唐末(805-907)墓志录文/270

致谢/302

陈荟宇: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研究

指导教师:何山 副研究员

摘要:北朝至隋是汉语史上的一段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汉语词汇系统不断发展。同时,这一时期墓志的使用愈发广泛,文体内容逐渐成熟。学界关于此时期墓志语言文字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其中,墓志同义对举现象早被学界关注,并广泛用于墓志文献识读与校勘。但基于同义对举格式研究词语系统及其演变,学界却少有探讨。因此,专门研究其中的同义对举词语,可补充已有墓志词语研究之不足。

本文利用近年新出墓志材料,同时使用多种研究方法,探究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特点和演变规律,进而利用同义对举材料明晰词义,考察新词新义,不仅有助于修订、补充已有工具书,还有助于充实中古汉语词汇库、促进汉语词汇等研究。

本文主要以张永华、赵文成、赵君平编《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第一册),王连龙编撰《南北朝墓志集成》及王其禕、周晓薇着《贞石可凭:新见隋代墓志铭疏证》三部著作爲基础,选取 370 篇北朝至隋墓志,研究其中对举形式下表达同义的词语,即题目所指“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本文共提取了 1121 条语例,从共时及历时角度分析了 85 组同义语义场。整体而言,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词语的多向聚合,词语成员使用的不平衡,词义间的网状关系等方面。北朝至隋墓志词语系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模糊性及灵活性。这些都与词义自身演变,语言系统要求,人的认知心理,墓志文体要求等因素有

关。同时,墓志同义对举这一形式在碑刻文献校读,辞书编纂和修订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专门利用墓志中的同义对举形式,可解决所收材料中出现的缺误文字补正问题,也可对辞书未收词例、义项等方面的不足提出订补建议。

综上,论文主要分爲五个部分:绪论、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概说及辨析、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演变研究、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研究、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研究价值及意义。文后附《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北朝至隋墓志释文、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索引表。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论述研究现状、研究对象及方法、研究意义等内容。

第二章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概说及辨析。依据材料内容,分析并归纳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相同义项。依据“一义相同”说,分类描写同义对举词语,揭示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的基本面貌。

第三章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演变研究。归纳同一义项的对举词语,形成同义词组。在同一语义场下,量化分析常用对举词语。按北魏及东魏至隋两个阶段,考察组内同义词的传承和变化规律,初步总结出同义词组的分布特点及演变概况。

第四章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研究。从历时角度出发,总结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的主要表现,并从墓志文体、认知心理、词义系统等角度分析原因。

第五章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研究价值及意义。主要讨论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研究在碑刻文献校理、辞书编纂修订等方面的价值和意义。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凡例/VII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研究现状/1

第二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方法/5

第三节 研究意义及研究创新点/9

第二章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概说及辨析/12

第一节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概况/12

第二节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辨析/19

第三章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演变研究/30

第一节 “超过”义对举词语演变研究/30

第二节 “悲伤、悲痛”义对举词语演变研究/39

第三节 “承继”义对举词语演变研究/47

第四章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研究/52

第一节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概论/52

第二节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系统性表现原因分析/59

第五章 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研究价值及意义/65

第一节 碑刻文献校理/65

第二节 语文辞书订补/72

结语/75

参考文献/ 77

附录一:《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北朝至隋墓志释文/ 80

附录二:北朝至隋墓志同义对举词语索引表/54

致谢/216

范文阳:初唐墓志地名研究——基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

指导教师:何山 副研究员

摘要:初唐墓志是研究隋唐时期历史文化的可靠资料,其中的地名更是探索当时行政区域划分、调整、更替等的有力实证,藴含着丰富的地理、历史及地方文化信息。然学术界以往集中从地理历史等角度考察初唐墓志地名,从语言文字角度研究初唐地名的成果较少,且缺乏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然而对地名作语音、语义、词汇、语法、语源、文字等方面的语词性分析,不仅有助于地名溯源追本工作的开展,还能通古达今,补充地名研究史。其中,从地名用字的字形、地名词语的构词方式、造词途径等方面分析地名词汇,不仅能动态地展现地名的发展变化,厘清语言的外部面貌和内部差异,还有助于探索中古时期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因此,爲弥补初唐地名在语言文字研究方面的不足或薄弱环节,本文以《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西南大学新藏石刻拓本汇释》所收 285 通初唐墓志中的地名词语爲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语言文字与地名研究相结合法、多重证据法、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梳理考察初唐墓志地名,并结合地理与历史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用字情况、语词用法和命名理据等方面的学理探讨,从而进一步挖掘唐代地名命名的文化内涵,以期爲唐代地名学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论文主要分爲四部分,共五章:

第一部分爲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对象、材料来源,论述研究现状及意义,阐述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二部分爲第二、三章:此部分爲本论文的主体内容。分别从文字学与语言学角度考察初唐墓志地名用字情况与语词用法。第二章探讨初唐地名中的用字情况。抓住石刻用字方式的普遍性,重点分析初唐墓志地名用字的特殊性。由于墓志用字在初唐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故本章分三小节论述:先总体概述地名用字现象、再分别探讨使用异体字记録墓志地名和使用音借字记録墓志地名的情况。该章一一考证初唐墓志地名用字中的特殊现象,先分析字形字义,再考证探索其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等,做到文字学与历史地理学相结合、相统一。第三章主要从语言词汇学研究范畴分析阐释初唐墓志地名词汇。构词法与造词法分别爲一节。

在地名构词法上,本章分析出初唐墓志三种(“单纯词地名”“复合词地名”“词组地名”)构成形式类型及特点;在地名造词法上,本章探究原生地名和次生地名两类造词法的发展脉络,厘清初唐墓志地名的造词理据。

第三部分爲第四章:本章集中分析初唐墓志地名词语,结合语言文字及历史文化探索其名源,分析其文化内涵。初唐墓志地名得名主要可分爲描述命名、记叙命名、寓托命名。命名理据背后则藴藏着宗族礼俗、地理方位、社会心理等文化思想。

第四部分爲第五章:初唐墓志地名词语考辨。考辨 14 个初唐墓志地名词语,校补《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西南大学新藏墓志集释》《西南大学新藏石刻拓本汇释》中的初唐墓志释文,主要是补正涉及地名的释文。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I

凡例/ VII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材料与研究现状/1

第二节 研究材料的处理原则与研究方法/5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7

第二章 初唐墓志地名用字研究/9

第一节 使用异体字记録墓志地名/ 9

第二节 使用音借字记録墓志地名/27

第三章 初唐墓志地名语词分析/32

第一节 墓志地名的构词法/32

第二节 墓志地名的造词法/39

第四章 初唐墓志地名命名研究/46

第一节 初唐墓志地名的命名理据/46

第二节 初唐墓志地名的文化内涵/ 54

第五章 初唐墓志地名词语考辨/58

结语/ 66

参考文献/ 67

附录一:《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初唐墓志文献目録表/72

附录二:《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三编》初唐墓志释文/113

致谢/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