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介绍 > 学位论文 > 正文
文獻所2023年碩士論文推介——中國古典文獻學
发布时间: 2023-06-21 15:21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



中國古典文獻學

出土文獻與典籍研究

01《清華簡〈四告〉文獻整理與研究》

論文作者:任誼

指導教師:王化平 研究員

摘 要

2020年11月20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正式公布,共收録有一百二十一枚簡。其中五十枚簡,分別記載了周公旦、伯禽父、周穆王、召伯虎四人的四篇告辭。四篇簡文原應爲一卷簡册,却在內容上各自獨立,且無篇名。後整理者依書體性質,將四篇簡文合稱爲《四告》,並依空白簡和竹簡內容,將篇名分別擬定爲《四告一》《四告二》《四告三》《四告四》。《四告》作爲“書”類文獻佚文,爲歷史學、古文字學、古典文獻學等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新材料,對於補充傳世史料的不足,佐證先秦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學界對於清華簡《四告》的研究多集中在文字考釋、內容疏證等方面,成果分散,且對疑難字詞的研究有待深入。因此本文計劃從文本整理和文獻研究入手,首先收集各家意見,考證疑難字詞,梳理整理者釋文。而後据此對讀《尚書》《逸周書》等相關的傳世文獻,探究《四告》的語言特徵、人物形象、思想內涵,並思考其與《尚書》成書的淵源。

本文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爲緒論,主要叙述本文的選題意義、研究方法,並綜述《四告》的研究情况。

第二部分爲《四告》的文獻研究,主要探討其簡牘形製、成書年代、書體形製,以期對書手、成書地域和《四告》的流傳問題作全面了解。

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爲《四告》的疑難字詞集釋,四篇簡文共分爲四個章節,每一章節下據內容劃分爲兩部分。每一部分由整理者釋文、集釋、按语三部分組成,分句對《四告》疑難字詞進行集釋研究。通過集合分類整理者和學者意見後,對釋文、句讀和訓詁等內容進行梳理,並結合傳世文獻、上下文意做出取捨和補證。

第五部分爲《四告》與其他“書”類文獻的比較研究,通過對讀與《四告》具有同一文本來源情況的傳世“書”類文獻——《尚書》《逸周書》中的部分篇章,分析《四告》中的語言特徵、人物形象,得出《尚書》在戰國時期不止一個版本,《四告》或是楚地史家進行《尚書》編纂時棄用的選本。最後,綜合考察《四告》中所體現的思想內涵,合理推斷四篇簡文對戰國時儒墨學派形成的影響。

關鍵詞:清華簡《四告》;集釋;“書”類文獻;文獻整理

02《清華簡與早期黄老思想研究》

論文作者:劉峻杉

指導教師:王化平 研究員

摘 要

黄老思想是一種以道爲主、兼采百家的學術思想。它上承西周文化傳統,起源於戰國春秋,在漢初影響甚廣。出土文獻中,馬王堆漢墓《黄帝四經》爲黄老思想的代表作。傳世文獻中,“《管子》四篇”、《鶡冠子》《文子》均爲黄老思想著作。《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傳世文獻亦散見黄老思想。除郭店楚簡、上博楚簡外,學界逐漸注意到清華簡材料中也含有黄老思想因素。研究清華簡中的黄老思想,有以下裨益:一方面,清華簡具有黄老思想因素,且内涵豐富,綜合性較强,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黄老文獻較少的不足;另一方面,作爲黄老思想的爭議起源地之一,楚地與黄老思想關係頗深。對楚地出土的簡牘進行思想研究,有助於學界探究黄老思想在楚地的發展與嬗變。

本文擬從文本分析、思想特征和字詞訓釋等角度對清華簡中與黄老思想相關的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以探究清華簡中的黄老思想因素,推進對清華簡文獻的研究和對黄老思想的認識,以及對黄老與諸子關係的梳理。論文主要分爲以下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爲“緒論”。首先,通過梳理兩漢時期的“黄老”相關史料,明確戰國秦漢時期的黄老思想定義與特征,然後概述傳世文獻中的黄老思想研究現狀。其次,梳理出土文獻中的黄老思想研究現狀,如《黄帝四經》、郭店楚簡和上博楚簡中的黄老文獻。接著,著重分析《黄帝四經》的研究現狀,找出《黄帝四經》的研究重點與不足。再次,叙述選題緣由及意義。最後,簡單概括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爲下文的論述張本。

第二和第三部分主要從思想特征的角度對清華簡《湯處於湯丘》等9篇佚文與黄老思想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包括簡文與《黄帝四經》、“《管子》四篇”等文獻在詞彙運用、表達形式、文本内容及思想内涵等方面的共通之處。同時,在此基礎上,對簡文所見黄老思想的獨特性進行分析與研究,藉此考察戰國時期黄老思想在楚地的流變與影響。

最後一部分爲文章的結語,對論文研究内容進行概括性的梳理,並進行總結和歸納。

關鍵詞:清華簡 出土文獻 《黄帝四經》 黄老思想

03《秦法律文獻一詞多形現象研究》

論文作者:史夢雲

指導教師:王化平 研究員

摘 要

秦法律文獻跨越秦統一前後,是考察秦系文獻用字的重要材料。本文所用秦法律文獻有青川木牘、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嶽麓秦簡、龍崗秦簡五宗,涵蓋律、令、法律解釋、案例彙編、散見案例、司法檔案、司法文書七類。官箴吏訓類文獻嚴格意義上並非與立法、司法及制定法律有關的文本,不納入本文研究範疇。法律文獻用字具有一定封閉性,較爲規範,同時也兼有多種詞義類型,與社會用語相融通,能夠反映秦文獻用字的大致面貌,可與同時期的六國文獻,商周金文、漢代文獻用字情況作比較。秦法律文獻中的一詞多形以聲音相借爲主,文字異體的情況較少,除受到文字系統內部機制的作用外,形體的使用頻率、職能分工還明顯受秦代“書同文字”政策的規範。本文對材料中所涉一詞多形現象作窮盡式整理,整理出的 145 個詞,以字母音序排列,並進行字頻統計。字頻統計又以秦始皇元年爲界,將材料按時代劃分爲三大版塊、八個小單位分門别類地記録,以直觀呈現秦系用字在各階段的變化,尤其是秦代“書同文政策”對用字習慣的影響。在此基礎上,釐清秦法律文獻中的字詞關係、字際關係,總結用字習慣,解釋各詞出現多形以及用字變化的原因,對比分析所考察字詞在其他共時、歷時傳世與出土文獻中的用字情况。並繪製字詞對應關係圖,直觀揭示字詞對應情况。

本文緒論部分,首先界定相關術語,在此基礎上介紹五宗材料所涉及的法律文獻内容、年代信息、書寫特點,並對五宗材料做時段劃分,以便觀察一詞多形的歷時變遷。然後,介紹字形與音義問題以及秦法律文獻字詞關係的研究現狀,梳理相關研究成果。最後,介紹本選題的學術價值、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重點難點。

正文主要分爲三章,前兩章是個案例析,將涉及一詞多形的 145 個詞按照音序 A-Z 排列。各詞頭下,首先呈現按材料類别、時代先後劃分的字頻統計表,直觀呈現該詞的習用字形以及用字變化。接着分析該詞各個用字的字形結構、本義,從而判斷諸用字與該詞的關係,以及諸用字與本用字的關係。再者,梳理諸用字在秦法律文獻中的用法,以及在傳世文獻以及其他出土文獻中的相關用例。復次,結合秦朝“書同文字”政策、書手等因素分析該詞出現一詞多形的原因。最後,綜述所涉諸字與該詞的關係,即本用、借用、訛用,並附上字詞對應關係圖。

第三章爲綜合分析篇,分三小節。第一節爲秦法律文獻一詞多形關係類型與成因分析,即結合上述兩章的個案分析,歸納總結秦法律文獻字詞關係的四大類型,即本用-本用類的一詞多形、本用-借用與借用-借用類的一詞多形、本用-訛用類的一詞多形、兩種或兩種以上原因造成的一詞多形,分析各類型特點以及造成四個類型一詞多形的原因。第二小節爲秦法律文獻一詞多形與秦朝“書同文字”政策,比對里耶 8-461 木方中的文字規範,整理秦統一前後存在的用字變化,以間接考察秦朝“書同文字”政策的效力,並梳理其中具有斷代意義的用字。第三節爲秦法律文獻與楚文獻一詞多形的比較研究。將秦法律文獻作爲秦文獻的代表樣本與楚文獻中呈現的一詞多形類型、用字特點進行橫向比較研究,造成二者一詞多形的成因大致相同,較爲特殊的是秦代文字受到“書同文字”的政策影響,部分用字在秦統一前後變化明顯,具有時代特征。此外,就字詞關係的複雜程度來看,秦法律文獻中的字詞關係相對簡單,一詞平均有 2.1 個字形,而楚文獻樣本中一詞平均有 3.5 個字形,但個别詞在秦文獻中的形體也可能多於楚文獻。就形體變化來看,楚文字富於形體變化,異體數量多於秦文字。就字用習慣來説,二者在分化字與母字的職能分配上,也存在不同的選擇。

最後,爲方便查閱,作者在文末附録“筆畫檢字表”“音序檢字表”。

關鍵詞:秦法律文獻;一詞多形;字詞關係;出土文獻;書同文字

04《上博簡事語類文獻叙事研究》

論文作者:鄧艷玲

指導教師:王化平 研究員

摘 要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共九册,其中收録事語類文獻多篇,故事發展脈絡清晰,人物形象豐富,與傳世文獻多有對照,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對於研究史傳叙事和文獻流傳問題具有很高的價值。本文以上博簡事語類文獻爲研究對象,在整合各家釋文研究的成果之上,對文獻的叙事特徵進行梳理和分析,并嘗試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爲後續研究提供一定參考。

本文擬從叙事結構、叙事時間、人物叙寫等角度對上博簡事語類文獻進行整理與分析,以期探究上博簡事語類文獻中的叙事特色和叙事者意圖,推進對於上博簡事語類文獻史學價值的挖掘,對研究文獻流傳問題提供一個角度。論文主要分爲一下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爲“緒論”。首先,叙述選題緣由及意義。其次,梳理國内外上博簡事語類文獻的研究現狀,并對此進行總結。最後,概括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思路,爲全篇的分析作鋪墊。

第二部分爲“叙事結構”。首先,梳理了關於事語類文獻的結構的學界觀點。其次,按照内容將上博簡事語類文獻分類爲“諫言體”和“傳記類”,進一步分析其叙事結構。最後,總結叙事結構特徵。

第三部分爲“叙事時間”。從時距、時序的角度總結簡文所叙故事脈絡,分析叙事者對於叙事節奏的把控,以及總結時間運用所展現的特色。

第四部分爲“人物叙寫”。從人物類型的角度將上博簡事語類文獻中的人物分爲審美型人物、功能型人物兩類,分類總結其叙寫特色。同時,對照傳世文獻相似記載,對比不同之處,分析差異原因。

第五部分爲“叙事主題”。一方面,從叙事視角和立場的角度分析叙事者身份,探究叙事者意圖。另一方面,從“君臣觀”“民本思想”的角度探究叙事主題,總結叙事者理想的君主和臣子形象,藉此分析叙事者意圖。

最後一部分爲文章的結語。對論文研究内容進行梳理,并進行總結歸納。

關鍵詞:上博簡;事語類文獻;叙事特徵;君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