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介绍 > 学位论文 > 正文
文獻所2022年碩士論文推介——簡帛語言文字方向
发布时间: 2022-08-01 21:44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 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

《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伍]》文字筆形研究

碩士研究生:楊蘭

指導教師:陳榮傑教授

學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

研究方向:簡帛語言文字研究

摘 要:

隨着漢字構形學、字體學理論的深入發展,有關字形研究的成果日益豐富,研究角度也逐漸從宏觀走向微觀。與此同時,大量簡牘材料的出土,為研究不同時期的漢字提供了依據。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以下簡稱“吴簡”)自1996年發掘以來受到了學界的廣泛關注,作為孫吴時期的官方文書,吴簡不僅真實地反映了孫吴時期的社會生活制度,其豐富多變的字形材料也是漢字研究、書法研究、字體研究等不可多得的材料。本文以漢字構形學為理論基礎,選取2018年出版的《長沙走馬樓三國吴簡·竹簡[伍]》(以下簡稱“《竹簡[伍]》”)為主要研究材料,對《竹簡[伍]》文字筆形進行系統研究,希望能借助《竹簡[伍]》中的字形材料來探析隸楷過渡階段文字筆形的特點與變化。

全文正文分六章,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章主要介紹研究材料與研究現狀,闡述本文的研究意義、思路及方法,並對文章中涉及的術語及符號的使用情況進行説明。

第二章對《竹簡[伍]》筆形進行全面系統的描寫,並分析簡文中十一類基本筆形的特點。通過描寫我們初步發現,簡文筆形寫法多變,形態豐富,兼具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多種書體的特徵。

第三章選取代表筆形,對筆形中各類筆法特徵進行定量統計。從統計情況來看,我們發現簡文字形總體上趨於方正、蠶頭雁尾筆法基本消失、多用尖筆與連筆、行筆平直少有波磔、提按頓壓的筆法突出、鈎畫與提筆得到發展。根據這些現象我們推測,孫吴時期漢字發展總體上已進入隸楷過渡階段的中期,但個別字形與部分用筆仍具有篆隸色彩,文字發展面貌呈現鮮明的過渡性與時代性特徵。

第四章對簡文字形中所體現的不同書體特徵進行了舉例分析,發現簡文字形既保留了篆隸韻味,又兼備楷法特徵,同時還大量吸收了行草書的用筆特點,其各體兼備的字形面貌反映了字體演變的漸進性和不平衡性。

第五章結合前代字形材料,在漢字的動態演變中考察筆形變化的具體方式,歸納出增減、斷連、延縮、曲折、位移五種類型的變化方式,並進一步總結出行筆平直化、折筆圓轉化、數量減省化、演變類推化的規律,我們發現這些變化與漢字發展、社會發展、書寫因素等方面密切相關。

第六章探討了筆形變化對漢字的影響。筆形變化會導致構件訛變、構件訛混、構件粘連,此外,筆形的延縮、斷連、位移等變化還會造成字形平面布局的變化。

正文之後為附録,分別為:《竹簡[伍]》釋文校補;《竹簡[伍]》文字編;檢字表

本文首次對《竹簡[伍]》文字筆形進行專題研究,結合漢字學、書法學、字體學等理論研究成果,對簡文筆形進行了全面細緻的描寫,並創造性地對各類筆法特徵進行定量統計,發現筆形的演變具有漸進性與不平衡性,科學地歸納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在簡文筆形中的具體表現,認為這一時期的文字具有明顯的楷化趨勢,是一種由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準楷書”。研究還結合前代字形材料,對簡文筆形的變化方式進行了動態考察,尤其是將吴簡與同一出土地且時代相近的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進行了比較,發現吴簡文字在字形結構上與五一簡關係密切,但文字中的隸書意味已明顯減弱。本研究不僅豐富了對吴簡文字的認識,還為探究筆形變化與漢字發展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參考,也為研究隸楷過渡階段文字、梳理漢字發展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

關鍵詞:《竹簡[伍]》文字;筆形;書體;研究

目 録